8月7日,合肥市2017年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聯席會議上,合肥市發改委作了《關于我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情況的報告》。記者獲悉,合肥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二期項目即將啟動建設;而市民卡暨居民健康卡項目也正在加緊推進,今后將成市民誠信“身份證”。
 
  【成績篇】
 
  公共信用信息“總樞紐”已建成
 
  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方面,合肥市發改委牽頭建設合肥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建成“一庫一網五系統”,具備信用信息交換共享、提煉分類、監測管理和應用服務等功能,實現與國家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和“信用中國”網站的互聯互通,成為合肥市公共信用信息歸集共享的“總樞紐”。
 
  而在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方面,合肥市工商局、民政局、編辦、發改委等單位,在全市范圍內實施所有新注冊及存量法人和其他組織“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
 
  合肥市發改委相關人士透露,當前,合肥市社會法人存量代碼轉換18.1萬戶,代碼轉換率100%。同步建立新舊代碼“一一對應”映射關系,在“信用合肥”網站公示并上報“信用中國”網站,為社會信用建設再奠基礎。
 
  51個市直單位信用數據實時共享
 
  近年來,合肥市還突出信用信息的歸集、應用和信用服務市場培育。在信息歸集方面,建設人口庫、法人庫,初步建成政務數據交換平臺,動態共享省、市總量達11億條次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組織數據。合肥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已實現51個市直單位信用數據實時共享,歸集信用數據2600余萬條。
 
  同時,合肥市還實現了行政許可、行政處罰“七天雙公示”數據常態化更新,累計向“信用中國”、“信用安徽”實時報送行雙公示信息超過59萬條。而在應用方面,“信用合肥”網站、微信客戶端、APP客戶端,均已開通信用查詢功能,在合肥市行政服務中心設立現場查詢窗口,為企業及社會公眾提供便民查詢。
 
  六大領域開展“信用試點”
 
  目前,合肥市已經選取了高新區、長豐縣、巢湖市3個區域,在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和質量管理、公共資源交易、財政資金申請、安全生產、企業債券等6個領域開展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全面推行事前信用承諾、事中分類監管、事后聯合獎懲工作機制。
 
  “試點區域正在以這些重點領域為突破口,探索建立以信用為核心的市場監管機制。”相關負責人透露,巢湖市、長豐縣、高新區等地還推出了“創新貸”、“訂單貸”、“銀稅易貸”等以信用評級為基礎的金融創新產品,為誠實守信小微企業、農村新型經營主體提供融資服務。
 
  【計劃篇】
 
  信用平臺二期即將啟動建設
 
  接下來,合肥市將啟動合肥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二期項目建設,完善提供信用信息查詢等應用功能,為重點領域聯合獎懲提供定制化的信用產品應用功能。
 
  相關負責人透露,按照要求,要確保到2017年底,合肥市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實現全市18歲以上戶籍人口信用信息(含基礎信息)全覆蓋。
  
  市民卡將成市民誠信“身份證”
 
  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合肥市民卡暨居民健康卡項目正在加緊推進。值得期待的是,市民卡未來的服務范圍并不單一,“將覆蓋公共事業、商業服務、政務服務和金融服務各個領域。”
 
  接下來,合肥市衛計委、市發改委、市國資委等單位將借鑒外地先進經驗,強化方案設計,通過在市民卡中加載個人信用信息,將市民卡轉換成市民誠信“身份證”,并在公共服務中,為守信市民在看病出行等方面,提供優惠措施。
 
  合肥市信用示范城市創建之路
 
  2015年7月:合肥市成功入選全國首批創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此后,合肥市在信用制度設計、信用平臺建設、實施聯合懲戒等方面,進行了實踐探索。
 
  2016年11月:國家第三方評估組對合肥市信用示范城市創建工作開展評估。評估組認為,合肥市做到了規定動作扎實推進,自選動作亮點頻出,信用體系建設已進入實質性應用快速擴展的新階段,整體形成了具有戰略視角的良性循環運轉系統。
 
  2017年7月:在首屆“中國城市信用建設高峰論壇”上,合肥市榮獲全國城市信用建設創新獎。
責任編輯: 一米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