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聯榜樣說第18期 余楊:愛是音樂橋,歌是故鄉曲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摘要: 他的故事,離不開安慶這一座城;他的長歌,來源于生活中的每一段光景;他的明天,篤于耕一方音樂的稻田。
編者按 百年的青春,是投筆從戎、以身許國;現如今的青春,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于青年,正如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后”黨員的回信中說:“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五四”,是奮斗的號角;榜樣,是青春的華章。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以青春之名擔當奉獻,用奮斗之路書寫無悔人生。安徽省青聯按照全國青聯部署,動員各級青聯組織,聯合多家媒體單位重磅推出《青聯榜樣說》欄目。讓我們一起走近身邊各行各業的青年榜樣,細數他們負重蝶變的耀眼青春。 青聯榜樣說第18期 余楊:愛是音樂橋,歌是故鄉曲 余楊:1986年生于安徽安慶,獨立音樂人,芒果吉他創始人,音樂LIVE現場文化推廣人,迎江文藝創業青年,致力于文化創作與推廣工作。 ![]() 歌是生活歌,樂是愛之樂 去年的夏天,余楊的個人專輯《3408》耗時3年終于正式發布,收錄了包含《愛上一個未來》《你好安慶》《黃梅故里》在內的11首原創代表歌曲。 ![]() 專輯封面 3408,是安慶的ID(身份編號),像一個等待解讀的密碼;它也是這位安慶獨立音樂人心中最深沉的聲音:呼喚更多的人了解古城底蘊,續寫宜城繼往開來的無限可能。 ![]() “我是個很敏感的人,有時候一些生活中的瞬間,都能激發我的(創作)靈感。”疫情的突然襲來,在大多數人還不知所措時,余楊和他的朋友,立刻將目光聚焦在逆行者的身上,短暫的商討之后決定出一首歌。 1月31日前孕育的想法,2月4日,《說好的,回來》就正式上線。“快,是因為早先我看到天津爆炸事件中消防員的身影,便寫下了一個小樣的雛形,也是這首疫情時期的曲子的前身。” ![]() 也許眼前這個大男孩,音樂不過是他的橋。熱衷于漫漫時光里或細小或偉大的感動,主動而絕不被動的知行合一,內心對美的純粹向往,擰成的這股勁,才使他真正成為一個音樂人。 橋是音樂橋,心是故鄉心 余楊在大學畢業后,選擇回到安慶創業,一路摸索前行。2008年起,他和師父共同經營著瑯瑯吉他,致力于原創曲譜和編寫教材,拍攝原創教學和示范視頻;直到2012年的11月底,余楊創辦了自己的芒果吉他,同年獲評安徽省優秀吉他教師稱號。 ![]() 這一困擾,指引著余楊去思索,讓他決定了當下的教學方向與選擇:“我想傳承,想教好他們,比如(我)手上的這一批學生,雖然并不多,但他們身上,有著對音樂最純粹的熱愛。” 這種真誠,也同樣體現在他推廣LIVE現場普及的工作上。他幾乎參加過安慶所有大型的音樂節——安慶ONTHEWAY周杰倫專場音樂會、萬達天空之城、痛仰樂隊安慶巡演等等,將自己的歌唱給更多的人聽是他奮力向前的最大動力。 “不過,在這一文化中,熱愛是有真假之分的。”一個相對小眾的領域,存在著音樂、聽眾、市場、地域與大環境的復雜交互,尤其是在三線城市,喜悅的背后必定是混著苦澀的,道阻且長的前方,卻閃著迷人的亮光。 ![]() 他,在路上 你會用哪句歌詞表白安慶呢? “古城青石板街 你一知半解 奏一曲安慶誰來寫 為愛翻閱三千 夢醒來落花似流水” ——《黃梅故里》 在余楊的觀念中,在音樂性上追求完滿是他對每一首歌的承諾,而喜好與否,全然交予他人把握。 ![]() 安慶部分貧困家庭子女負擔不起學吉他的費用,余楊暗自決定聯系社工人員找到他們:“公益吉他課我計劃一周一次,目前雖在起步籌備階段,但這件事,是我未來一定會做到的。” 余楊的青春年代,周杰倫的歌一直陪伴左右。直到接觸、實踐獨立音樂的創作,他步入更全新的世界,嘗試不斷融合安慶城的歷史與文化,也打開更寬的視野,逐漸形成了自己專屬的音樂表達語言。 “和朋友們想過要做眾籌,這首歌大致的規劃是介紹咱們安慶的美食,大家可以期待一下,也想通過這種方式來創作、呈現更高質量的音樂。” 正如其本人所言所想——安慶是一個挖不完的寶藏之地,未來,他期待和更多的年輕人一同書寫。 媒體支持單位: 中國青年報、新華網安徽頻道、人民數字安徽、安徽青年報、安青網、中國網韻動安徽、安徽生活網、安徽校媒聯盟、安徽新媒體集團、萬家熱線、合肥論壇、合肥日報、合肥市廣播電視臺、合肥點聚互動營銷策劃有限公司、淮北日報、宿州電視臺、滁州市廣播電視臺、六安交通音樂廣播、宣城市廣播電視臺、安徽啟蒙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皖江論壇、黃山市民網絡有限公司、安徽文藝出版社、安徽省青年書法家協會、安徽皖云傳媒、中國公益新聞網、公益中國網 責任編輯: 一米陽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