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慶先是長豐縣水湖鎮大周村人,2009年回鄉創業,通過自己吃苦耐勞,敢打敢拼,在窯河灣水道邊當起了“雞倌”,創立了自己的生態養殖基地,注冊了品牌土雞蛋,暢銷周邊地區。

 

  “18歲就外出打工了,跑遍了大江南北,嘗遍了酸苦和艱辛。”回憶當初,周慶先說,先后在南京、浙江、合肥等地闖蕩人生。2009年,三十出頭的周慶先小有成就,回鄉創業,看到家鄉窯河灣水道周邊灘涂荒草荒林豐富,他就萌生了散養土雞生蛋念頭。由于大周村當地生態保持完好,周慶先就在灣道邊上搭棚養雞,開始了原生態土蛋雞養殖。

 

  日前,記者來到窯河灣附近,從老遠就聽到雞鳴聲。草叢中、灌木中鉆滿了散養土雞。“這些蛋雞主要吃草種、昆蟲,輔食一點玉米和小麥。”周慶先表示,這些雞全部散養,自由生長。每遇河灣漲水退水后,雜草灌木中留下的小魚小蝦螺螄都成了雞兒們的“營養大餐”。

 

  “蛋雞一般生長到七八個月大小就可以產蛋。”通過多年經驗積累,“雞倌”周慶先有了自己的“養雞經”。他說,蛋雞一般可以產蛋八九個月時間。由于蛋雞吃的多是“野食”,蛋黃大而純正,品質正、味道美,深受消費者喜歡。隨著產蛋量減少,一年以上的蛋雞就成了老母雞,上市銷售每只可賺純利20元。

 

  從2012年開始,隨著規模發展壯大,周慶先聯合周邊養殖戶,成立了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成員達到了70多家,遍布長豐各地。為了保證蛋雞品質,周慶先聯合當地孵化廠,統一育苗,統一技術,統一管理,形成了產、養、銷產業鏈。每年銷售種雞苗約100萬只,土雞蛋約150萬枚,銷售網點遍布淮南、長豐等地。

 

  “已經在朱巷、下塘等地建立了養殖基地,主要養殖生態土雞和種雞。”周慶先說,下一步,合作社將建立復合型農場,發展生態稻蝦養殖,帶領更多人參與,為更多的消費者提供原生態食物。

 

  “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振興,就需要這樣的有膽量、有思想的致富帶頭人,扎根鄉村。”大周村黨總支書記李甄表示,目前,村兩委通過考察推薦,周慶先已經被選入村兩委工作,從而更好地激勵和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責任編輯: 肉餡的小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