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首次試點半柔性路面抗車轍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合肥首次試點半柔性路面抗“車轍” 新工藝剛柔并濟 未來蜀山區或將全面推廣 日前,合肥市蜀山區在黃山路和肥西路交口率先試點半柔性路面,相比傳統路面,抗車轍效果更好。記者從合肥市蜀山區市政管理處獲悉,該新工藝在合肥市屬于首次使用,試點成功后,未來或將在蜀山區全面推廣。 “前面有車,后面有轍。”車走多了,路上自然會留下兩條深深的車轍。車轍是瀝青路面的通病,是車輛在減速、急剎車剎車時輪胎與瀝青路面高溫下產生的形變。此外,重載、超載、高溫天氣、濕度過大等因素同樣會產生車轍。 “車轍會給道路交通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為此車轍的出現給道路維修提供了重要信息,也是道路養護中的一個重要指標。”蜀山區市政管理處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悉,此次試點的新工藝是半柔性路面,是指在大空隙基體瀝青混合料面層中灌入具有高流動性的水泥基灌漿材料而形成的復合路面結構。新工藝剛柔并濟,具有水泥混凝土的剛性和瀝青混凝土的柔性,和傳統混凝土路面相比,具有抗車轍性好、耐磨、抗腐蝕、抗水損壞等優勢。 這項新工藝從2012年起已在上海、杭州、南京、武漢等地先后用于市政道路交叉口、公交站臺、BRT專用道,目前抗車轍效果依然良好。此次,蜀山區在全市率先試點該工藝。 記者獲悉,此次新工藝試點路面位于黃山路和肥西路交口,黃山路屬于市中心主干道,由于車流量大,交口處經常出現車轍。“以前,黃山路都是采用普通瀝青路面維修,僅2-3個月就會產生3cm左右的車轍,6個月以上嚴重時會產生10cm左右的車轍。”為此,蜀山區市政管理處決定對該交口進行新工藝試點施工。施工人員在夜間通過銑刨、攤鋪、灌漿、養護等工藝,實現12小時開放交通,盡最大努力減少施工對交通帶來的壓力。 蜀山區市政管理處有關負責人表示,試點成功后,蜀山區將大力推廣到轄區各大主要路口,盡快提升轄區道路的舒適度。 責任編輯: 肉餡的小包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