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節約集約用地出“三十六計” 每個街區都有“土地片警”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昨日,由省國土資源廳、合肥市國土資源局、巢湖市和巢湖市國土資源局舉辦的全國土地日活動宣傳走進了巢湖市黃麓鎮,記者在活動現場發現,古代三十六計在合肥有了新篇,合肥節約集約用地也出了“三十六計”,其中之一就是讓土地管理社區化、網格化,每個街區都有“土地片警”。
為了保證每塊地有人管、管到位,合肥市依托國土資源分局人員,按道路界限和街坊,一個網格,一個片長,對土地進行“網格化”管理。“片長”管轄范圍小,責任到人,有利于土地管理各項政策和措施落實到位,做到了土地管理“扁平化”、“科學化”,土地管理社區化、網格化。
建立了合肥市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三維建模已覆蓋500平方公里,搭建了合肥市統一的地理信息公共平臺和典型應用示范系統,以衛片為底圖,套合了城市道路網和土地規劃信息,疊加征地、供地、供后監管、登記、執法等用地信息,形成了合肥特色的土地管理“一張圖”。
劃撥土地使用權實行最低價款制度,分區域將合肥市劃撥土地最低價款確定為120萬元/畝、100萬元/畝、80萬元/畝的三個標準,用經濟杠桿徹底解決了劃撥土地量大、節約集約程度低、使用成本低等問題。統一征收、統一拆遷、統一收儲、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配套。 責任編輯: 一米陽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