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首設無人機本科專業 助力安徽低空經濟騰飛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4月22日,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申報的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工程本科專業成功獲批,計劃于今年招生。
隨著低空經濟成為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搶抓發展機遇,于2024年4月獲批開設省內首個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工程本科專業,這是該校繼人工智能等5個新興專業后,再次以"專業對接產業"的創新實踐,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人才動能。 低空經濟新布局:無人機學院應運而生 走進該校無人機學院綜合實驗室,5架中型教學無人機已整裝待發。這個占地萬平方米的實訓基地,配備飛行訓練場及14個專業實驗室,與合肥德智航創等十余家企業共建校企合作平臺。學院名譽院長梁旭博士介紹:"專業課程設置采取'理論筑基-實踐強化-崗位對接'進階模式,學生在校期間就能接觸農業植保、能源巡檢等實際應用場景。"
作為全國首批低空空域改革試點省份,安徽計劃2025年建成國際影響力"低空之城"。該校早在2012年就建成省內首家CCAR-141航校,現依托人工智能、通信工程等學科積累,形成"無人機研發+行業應用"的完整培養鏈條。院長李穗透露,學院正推進三大舉措:校企共建實驗室、開發項目制課程、開展行業專項培訓,實現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無縫對接。 微專業瞄準產業前沿:破解傳統培養痛點 "沒想到能用微專業學分替代通識課!"新能源汽車專業學生李鵬興奮地說。該校今年開設的網絡與信息安全、工業機器人兩個微專業,以"5-8門核心課+寒暑假實訓"的靈活模式,首批招收116名跨專業學員。教務處長李琚陳表示:"微專業突破學科壁壘,邀請企業工程師講授《智能制造技術》等項目制課程,解決傳統培養周期長、知識滯后難題。" 這種"小而精"的培養體系直指產業痛點:課程設置聚焦農業無人機、智能安防等前沿領域,采用晚間及周末授課,學分可替代選修課。校企聯合開發的實訓體系,確保學生掌握工業機器人編程、網絡安全攻防等硬核技能。 與地方發展同頻共振:七成畢業生留皖就業 "在校參與的智能倉儲項目經驗,讓我順利入職中電科38所。"2023屆畢業生鄭家璇的故事并非個例。數據顯示,該校超70%畢業生服務省內企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省級一流專業人才,持續輸送至長三角智能制造、電子信息等領域。 近兩年,學校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新增5個新興專業,改造8個傳統專業,淘汰3個滯后專業,形成以工學為主體、70%專業對接十大新興產業的格局。"我們要做地方經濟的'人才反應堆',產業需求在哪里,專業布局就跟進到哪里。"院長熊健強調。
在安徽省加快建設科技創新策源地的背景下,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通過"專業建在產業鏈上、課堂融在技術前沿"的改革實踐,正構建起產教融合新生態。隨著低空經濟等新賽道全面鋪開,這種快速響應產業變革的育人模式,將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強勁的人才支撐。 責任編輯: 程艾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