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跨區互幫互學 合肥4814座投放站點“以查促管”“動真格”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為進一步提升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站點運行成效,近日,合肥市在全市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站點跨區互幫互學“大比武”行動,全市4814座垃圾分類投放站點以查促管提升垃圾分類質效。 在此輪“大比武”中,合肥各區激揚比學趕超的奮進動力,共同提升垃圾分類各項工作成效。全市在互幫互學中發現的垃圾分類相關問題,累計有88件立案,截至目前79件已整改到位,9件正在處置中。 既“找茬”也“取經” 對標對表“大比武” 此次互幫互學“大比武”行動采取跨區檢查的方式,其中,瑤海區查廬陽區,廬陽區查蜀山區,蜀山區查包河區,包河區查瑤海區;高新區查新站區,新站區查經開區,經開區查高新區。 6月7日一大早,合肥經開區應急城管局新橋綜合執法中隊副中隊長孔司宇帶隊,來到合肥高新區嶺湖墅小區。“這次跨區互幫互學,我們對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進行地毯式、全覆蓋檢查,嚴格對標對表,逐項明細到位。”孔司宇介紹說,督導員在崗履責情況,垃圾分類氛圍營造是否到位、居民投放是否存在丟包現象,居民分類投放是不是準確,都是檢查的必選項目。 “投放設施都能正常打開使用,分類投放點干凈衛生無異味,居民分類投放意識較強。”在對嶺湖墅垃圾分類多個投放站點的檢查中,孔司宇和隊友細致查看,從細節處入眼,嚴格打分,同時在實踐中取長補短。 從嶺湖墅檢查完,孔司宇一行又馬不停蹄地來到御湖上園開展檢查。這個小區共有978戶居民,其中公寓樓住戶就有638戶。“住戶集中的公寓樓,是生活垃圾分類推廣的重難點。通過檢查看到,小區內共設置了3處投放點,其中兩處位于公寓樓下,點位設置很科學合理,居民下樓就能投放,十分便利。”孔司宇說。 垃圾分類做得好不好,督導員的作用很重要。在御湖上園的其中一處投放點,分類督導員王詩豪坦言自己熱愛這份守護城市靚麗環境的工作。“我每天清晨5點就到崗了,雖然按規定并不需要全時間段守在站點,但我白天一直都在,中午也是家人給我送飯。”王詩豪說,居民來投放遇到啥問題了,他會耐心解釋勸導。分類不準確的,他就積極協助分類,以保證垃圾在站點內就能分得準。 堅持問題導向 “動真格”互幫互學 在此次合肥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站點跨區互幫互學“大比武”行動中,瑤海區組建了一支專業的隊伍參與跨區檢查互學。在檢查中,對發現的問題提出意見建議,同時對其他城區好的經驗做法、亮點工作進行學習借鑒,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水平整體提升。 “投放站點設施運行正常、小區樓道口沒有‘漏網’垃圾桶……”在查看廬陽老城區居民小區的時候,瑤海區工作人員認真記錄著檢查情況。 這個小區垃圾分類工作整體做得較好,不過細心的檢查人員還是發現了一些不足,如存在一些居民投放垃圾有丟包現象等。拍下照片后,檢查人員熟練地登錄數字城管智信APP,并在“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專項普查”模塊中填報具體小區名稱、地理位置、選擇對應問題選項以及存在問題照片進行上傳。 據介紹,為了獲得更好的互幫互學效果,瑤海區對參與檢查的人員進行了專題培訓,明確互幫互學的內容和標準。同時,組建了“瑤海區生活垃圾分類互幫互學小組”微信群,每日及時更新檢查信息,對檢查人員現場拿不準的問題經過討論后再篩選上報。 “我們精心挑選了各街鎮開發區專門從事垃圾分類工作的人員。他們日常工作在生活垃圾分類一線,對垃圾分類工作的各個環節都非常了解。”瑤海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這些成員們多次參加本區內跨街道的互查活動,有著豐富的經驗,早已練就一雙‘火眼金睛’,能提高工作效率,便于工作開展。” 同時,針對被查到的問題,瑤海區積極做好整改落實。當天的檢查工作結束后,根據檢查情況,及時列出問題清單,將問題反饋給各小區后,第一時間進行整改并反饋結果。此外,該區還明確,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將對“大比武”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回頭看”,確保問題不反彈。 互幫互學“大比武”行動來到廬陽區,發現該區杏林雅苑小區垃圾分類設備故障,垃圾分類設備電源無法啟用。街道城管部門立刻聯系維保單位進行設備維修,用時一天將設備維修完畢,垃圾分類點位已正常使用。“通過開展垃圾分類‘比武’行動,更好地幫助我們發現垃圾分類工作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確保垃圾分類工作真正落地見效。目前檢查存在的問題已全部整改完畢,轄區內小區垃圾分類投放點可滿足居民投放需求。”廬陽區杏林街道城管部相關負責人說道。 直面痛點難點 引導居民養成分類習慣 居民小區是生活垃圾分類的主陣地,垃圾分類需要千家萬戶的參與和支持。“撤桶并點是實行定點投放的第一步,剛實施撤桶一周內,難免存在大量丟包現象。”合肥高新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坦言。為此,高新區社區集中開展居民小區常態環境整治。據介紹,該區每周開展社區環境整治活動,不拘泥于垃圾丟包,而是發動勸導員、志愿者隊伍對整個小區開展垃圾清理整治,通過實際行動讓居民深刻感受到垃圾分類對環境的積極影響,增強居民的環保意識和參與感。 “垃圾分類關鍵要把廚余垃圾分出來,提升其他垃圾熱值,提升資源化利用率。”該負責人介紹說,據統計,廚余垃圾占比達生活垃圾總量的20%,當前家庭廚余垃圾分出率仍是垃圾分類中關鍵的一步。“高新區垃圾分類堅持問題導向,靶向治理,多舉措提升廚余垃圾分出率。” 垃圾分類習慣養成,需要長期的潛移默化。讓垃圾分類成為低碳生活新時尚,持續提升居民文明素養,這對于基層治理來說,需要智慧。 合肥經開區現已開放垃圾分類投放站341座。為進一步提升社區居民對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利用的環保意識,幫助居民養成分類投放習慣,合肥經開區蓮花社區朝霞居民區應流花園小區黨支部聯合久全物業黨支部開展“21天垃圾分類好習慣養成計劃”活動。 “21天垃圾分類好習慣養成計劃”活動指居民每天堅持分類投放垃圾,便可獲得積分,積累到一定積分,即可現場兌換牙膏、紙巾、垃圾袋、垃圾桶等小禮品。如堅持21天持續分類投放垃圾,則可以獲得升級版獎品分類垃圾桶和榮譽證書,讓“小積分”兌出“大文明”。 “今天兌換了垃圾袋和垃圾桶,我覺得這個活動挺好的,讓我和家人的垃圾分類意識更強了,每天在家就把廚余垃圾單獨分出來,不給垃圾分類工作人員添麻煩。”家住合肥經開區應流花園的王阿姨拿著剛剛兌換好的物品開心地說道。 通過運用 21 天習慣養成法,鼓勵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提高垃圾分類參與度和分類準確率,引導居民提高環境衛生的積極性,樹立文明新風尚。 查問題不護短 案件銷號促長效 截至目前,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設施已覆蓋合肥市城區范圍內65個街道、375個社區、2755個小區。 全市在互幫互學“大比武”行動中發現的垃圾分類相關問題,累計有88件立案,截至目前79件已整改到位,9件正在處置中。 針對在跨區互幫互學“大比武”行動中發現的不足,新站高新區城管局提高認識,迅速響應。該區對投放站點進行一次全面維保。“近期加大投放點運營,投放點的使用日益頻繁,加上部分居民日常投放操作不當,造成少量投放口設施設備故障。”新站高新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區迅速開展全區垃圾分類投放點自查工作,針對使用率較高的投口、除臭、照明、監控等設備,逐一排查,并組建三支投放點維修隊伍,對投放點進行了一次全面的維修維保。同時,該區將對各小區物業公司維修人員進行維修技能培訓,并組織各小區督導員對居民日常投放使用進行講解、勸導。 以問題為導向,包河區城管局攜手濱湖世紀社區城管部門多措并舉,推進整改。“通過對癥下藥,濱湖世紀社區轄區內,各垃圾分類投放點實現了督導員全配備及分類指導全覆蓋,周邊環境美了、垃圾桶放置規范了、垃圾分類督導員專業了,分類準確率高了。”濱湖世紀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介紹,濱湖世紀社區城管部門充分利用物業管理優勢和主體作用,通過多種渠道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和業務知識培訓,引導垃圾分類督導員熟練掌握垃圾分類知識,知曉垃圾分類的意義,同時充分發揮督導員守崗作用,做好源頭分類、源頭把關。 此外,結合轄區站點實際情況,濱湖世紀社區用好紅色力量,因地制宜制定“一點一策”整改方案,發揮紅色小管家和黨員志愿者“鐵腳板”精神和“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多員聯動每日深入園區逐點巡查、逐個登記,通過實地檢查形成問題清單,督促各物業企業高標準高質量落實整改,全力助推綠色分類。 信息來源:胡少殊、陳震、楊曉雨、肖倩、余芳華、萬玉霞、劉達青、陳意鑫 編輯:吳怡 一審:劉潔 二審:李斐 三審:錢新 責任編輯: 馮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