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感受科技智能!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摘要: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編者按]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當今世界,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 科技的發展,也帶來了日常生活的改變,從居家生活、交通出行到醫學治療、環境治理,無不滲透著科技發展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即日起,本報開設“科技創新,讓生活更美好”專欄,通過一個個利民、惠民的生動案例,帶你踏入合肥美好生活創新版圖。 科技為槳智能為帆奔向美好生活 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科技創新的落腳點,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 銘記于心,踐之于行。近年來,合肥在堅持下好創新“先手棋”、培育發展新動能的同時,用“科技之光”點亮人民美好生活。 “合肥產”新冠病毒疫苗,助力全球抗疫;“智醫助理”便醫又便民;“城市生命線”守護城市安全;無人駕駛探索出行新方式;“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讓人們的獲得感不斷增強…… 如今,在合肥這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科技創新正支撐起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書寫著合肥創新發展的精彩篇章。 ![]() 科大訊飛“智醫助理”電話機器人
守護人民健康 科學技術是人類同疾病斗爭的銳利武器,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 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人們對此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 時間拉回到庚子新春,疫情來勢洶洶,舉國上下、共克時艱,合肥迅速吹響戰“疫”集結號,建立應急研發機制,開辟科技項目綠色通道,啟動相關科研攻關。 臨危受命!安徽智飛龍科馬與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簽訂協議,立即開展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研發工作,該項目也被納入科技部“公共安全風險防控與應急技術裝備”重點專項。 ![]() 安徽智飛龍科馬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
跟病毒較量、與時間賽跑,研發團隊爭分奪秒,一步一腳印,扎扎實實地打通了新冠疫苗的純化、制劑工藝,帶來了勝利的曙光。 2020年11月,該疫苗進入III期臨床試驗階段,是國內首個進入臨床III期試驗的重組新冠病毒疫苗。2021年3月10日,該疫苗獲批國內緊急使用,成為第五款上市的新冠病毒疫苗。 這些天,市民接種新冠疫苗意愿不斷高漲。為了保證新冠疫苗供應,智飛龍科馬的生產車間內,工作人員加班加點,24小時不停歇。 這,僅僅是合肥用科技成果守衛人民健康福祉的一個縮影。 “我是雙崗街道的服務人員,正在收集居民的健康狀況,請問您現在有沒有發燒呢?”廬陽區雙崗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所使用的系統,是來自訊飛醫療的智能外呼電話機器人。 ![]() 廬陽區雙崗街道衛生服務中心智慧醫療診室
該系統基于科大訊飛人工智能核心技術、智能語音交互技術與智能外呼服務平臺,可根據不同需求,制定不同人群的隨訪方案,同時撥打數百個電話,有效提升了疫情防控效率。 目前,該系統已在全省105個縣區所有鄉鎮醫院、村衛生室和社區醫院常態化使用,并拓展至全國30個省市,累計服務居民超2.5億人次,對傳染病防控、慢病管理、診后隨訪、健康宣教等均發揮重要作用,便醫又便民。 市民在經過地鐵、高鐵站時,會發現一臺大型“神器”,可在無停留情況下,快速完成測溫及安檢。 它,就是中電科38所博微太赫茲公司研發出的“全過程無接觸人體測溫安檢一體機”。 ![]() 研發人員對“全過程無接觸測溫安檢一體機”進行調試
疫情防控期間,該產品在地鐵、大型活動場館、醫院、海關、機場等地廣泛投入使用,大大降低了安檢人員與被檢人員交叉感染的風險。 人民健康是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合肥全力推進“健康合肥”建設,衛生健康領域不斷強化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科技創新水平顯著提升,創新成果快速轉化應用。 ![]() 在廬陽區雙崗街道衛生服務中心,醫生使用智醫助理大數據分析平臺
建成合肥衛生健康云中心,實現全市醫療衛生數據安全規范管理; 市濱湖醫院開展“中醫藥防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研究”,治愈率達100%,成為疫情“大考”中全市首個清零的定點救治醫院; 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徐曉玲教授與中國科大生命科學與醫學部魏海明教授團隊合作研發“托珠單抗+常規治療”方法,有效救治新冠肺炎重癥患者,并入選新冠肺炎第七版診療方案……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一項又一項閃耀的科技成果,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撐和堅實保障。 賦能城市治理 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科技產品的廣泛應用,使科技智能化與便利性延伸到了城市發展與百姓生活方方面面。 擁堵是現代大城市的通病,“治堵”是城市治理中繞不開的話題。 然而,稍加留心,你會發現,合肥的交通正變得越來越“聰明”: 早高峰時,十字路口車流不斷,平時時間較短的綠燈突然變長了;快下班了,手機收到路況信息,清楚知曉哪條路擁堵…… 秘訣,就藏在市交警支隊交通指揮中心的“交通超腦”里。 ![]() 超腦實驗室內,工作人員正在忙碌
閃爍的大屏上,“交通擁堵指數”“道路擁堵排行”“當前在途車輛”等信息一目了然,經過后臺分析后,便可讓交警部門隨時掌握最新情況,優化指揮調度。 簡而言之,過去摸清交通狀況靠人,現在主要由數據說話。對于市民來說,這一科技成果帶來的最直觀感受,就是出行更加順暢! 找車位,也不再靠運氣! 去年底,“長三角”首個市級智慧停車系統正式在肥啟用。 駕駛人即將到達目的地時,導航軟件就會推薦周邊“最便捷”“最熱門”停車場供駕駛人選擇,并同時顯示該停車場的停車位總量及剩余停車位數量,便于駕駛人選擇合適的停車方案。 合肥城管聯手高德地圖,在全市范圍內推出一鍵智慧停車服務 這項在全市范圍內推出的一鍵智慧停車服務,讓市民拍手稱贊。 改變,不僅僅發生在交通出行領域。 2020年3月6日晚7時許,隨著第一筆稅費的成功繳庫,合肥市不動產交易登記跨入了稅費“一卡(一碼)清”時代。 申請人可通過線上、線下掃碼或刷卡等方式,實現稅費統一繳納,全面實現了不動產登記業務“不見面、零接觸”辦理。 辦理業務不用去辦事大廳,動動手指就能辦好,數據多跑腿,極大地方便了群眾。尤其在去年,市民感受最為深刻——全市政務服務“上線”不打烊!彼時,合肥市全力保障,護航政務事項網上辦理,為企業、群眾辦事開辟了一條高效的“綠色通道”。 無論是高效出行,還是不見面辦事,個性化、有溫度的城市治理背后,是大數據思維和人工智能算法的支撐。 這一切,正在加速建設的“城市大腦”功不可沒。 近年來,我市加速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不斷拓展各行業信息化應用場景建設,統籌構建新一代政務云、市級大數據平臺、城市中臺三位一體的“城市大腦”底座,打造“智慧之城”。 如今,依托于“城市大腦”構建統一的算力和算法調度平臺,通過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5G等技術,延展開來的智慧城市生態在潛移默化中為市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 工作人員通過合肥交通超腦系統監測交通堵點
感知“觸角”,無處不在。 “滴……滴……”在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的監控室里,電腦發出規律的蜂鳴聲,這是遍布合肥路面、橋梁、地下管網的8萬多套傳感設備實時監測的“城市心跳”。 這一“城市生命線工程”系統每天實時采集500多億條數據,用來預警城市燃氣、供水、路面、橋梁等各類突發險情,守護著整座城市的安全。據統計,合肥全市地下管網事故發生率較運行前下降了60%,風險排查效率提高了70%。 作為“城市大腦”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成果已作為“合肥創新”名片,向國內30多個城市以及海外十多個國家進行推廣并實現產業化應用。 引領美好未來 科技進步最大的魅力,就是提升人們生活的便利性與生活品質。在合肥,科技創新帶來的高品質生活每一天都在刷新著人們的想象。 說起小米手環,幾乎無人不知。 “異常心率提醒:9人;平均睡眠時長6至7小時……” 在華米科技,后臺實時顯示所監測慢性病患者的心率、運動、睡眠、血氧飽和度等身體健康情況。 ![]() 華米最新款智能可穿戴設備
在大數據等精準科技支撐下,智能穿戴設備被更多地應用到了普通百姓的健康管理工作中。 作為智能可穿戴龍頭企業,華米科技持續發力,布局芯片、智能可穿戴終端及健康云服務,為用戶提供7×24小時健康監測服務。 去年6月,該公司發布新一代智能可穿戴芯片——“黃山2號”,該芯片整體運算效率提升38%,其房顫識別速度達到“黃山1號”的7倍、軟件算法的26倍。搭載新芯片的可穿戴新品也將面世。 ![]() 華米新一代智能可穿戴芯片——“黃山2號”(模型)
為用戶創造更智能、便捷的生活方式! 在合肥,以華米為代表的一批本土企業,全力奔跑,眾多產品也贏得消費者廣泛認可,走進千家萬戶。 如果說保鮮是冰箱制造的初心,那對于每一位家庭主婦來說,凈味就是對冰箱的核心訴求。 先后挑戰行業保鮮時長和箱體薄厚后,本土家電龍頭企業美菱再次向“凈味”發起了沖刺,并依托MCN+長效凈味殺菌新科技,推出十分凈系列新品,“十分鐘快速凈味,多快好省殺病菌”。 目前,該款產品被企業作為電商大促的主打產品,線上線下渠道同步推出,助力市民高品質生活。 科技創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科技創新也在引領城市的未來。 不依靠介質而讓影像“懸浮”在空中,動動手指即可實現無接觸操作?是的,合肥企業東超科技將這一科幻場景“搬進”了現實! ![]() 東超科技工作人員展示空氣成像核心技術——負折射平板透鏡
在一些電梯間,就出現了一種搭載“空氣成像”技術的神奇按鈕,使用者無需與屏幕接觸,在空氣中就可以完成操作,未來感十足。 自成立以來,東超科技始終致力于產品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并成功在空中成像領域打破國際壟斷,走出一條國產自主道路。 依托這一顛覆性新型顯示技術,東超科技研發出了多款“無接觸”設備產品,緊急投入市場。 ![]() 在包河區中關村協同創新智匯園,無人駕駛車在園區內行駛
從科幻走進現實的,還有無人駕駛! 市民經過塘西河公園,說不定就會碰上正在測試的無人駕駛車輛。 去年9月,我省首條4.4公里智能網聯汽車示范線在塘西河上線,正式對外運行,一批國內外智能網聯汽車在此測試,并提供給市民試乘體驗。 “在此之前,‘無人駕駛’對于市民來說,是個非常遙遠的概念。可在塘西河公園示范線上試乘后,我親身體驗到了車不用人操作穩穩地行駛在馬路上的感覺,太震撼!”一位參與試乘的市民表示。 正如試乘市民所感受到的,隨著合肥新能源汽車暨智能聯網汽車產業集聚,“聰明”的車、“智慧”的路正在合肥加速成熟。 無人駕駛車、5G自動駕駛微公交、車路協同……各種新產品、新技術正帶領人們一步一步走向未來世界。 ![]() 5G+遠程駕駛示范平臺
創新激蕩,驚喜無限! 更宜居的生活環境,更好的醫療衛生服務,更智慧的文旅活動……放眼合肥,越來越多的“黑科技”轉化落地應用到市民日常生活中,曾經出現在科幻電影里的奇思妙想漸漸走進現實。 ![]() 在合肥湛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整理交通違法抓拍機器人組件
一個個科技感十足的日常畫面背后,是合肥涌動的創新之潮。 近年來,合肥堅定不移地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核心位置,著力下好創新“先手棋”,全市創新綜合實力更強,創新生態環境日益優越,科技服務保障民生更加有力。 創新,早已融入合肥骨血,成為這座城市的獨特氣質。創新氣質也滋養著城市里的每一個人,激發無限潛能。 人民的需要和呼喚,是科技進步的動力;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科技創新的前進方向。跨上“萬億”臺階的合肥,篤定前行,動力無限! 科技創新,正在展現未來無限空間。 評論 科技點亮未來,創新改變生活
王旭東 無窮無盡的科創力量正在改變生活, 前所未有的智慧元素正在融入生活。 智慧醫療、智慧養老、智慧教育、智慧生活、智慧城市、智慧農業……合肥的“智慧+”推陳出新,或起到點石成金的效果,或發生畫龍點睛的質變,或發揮化愁解憂的功效。“智慧+”的背后是科技創新的力量、科技創新的美妙、科技創新的神奇。 讓生活更美好,是科技創新的不竭動力。“要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科技創新的落腳點,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服務百姓生活是科技創新的原動力,使創新成果更有生命力和市場前景。強大的動力推動著科技創新乘風破浪、勇往直前,從合肥科技創新實踐中,不難看出,正是科技創新不知不覺地改變著生活、豐富著生活、裝扮著生活。 讓生活更美好,是科技創新的責任使命。人類文明史就是一部科技進步史。更優美的生活環境、更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更有品質的生活方式……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強大的科技支撐,需要在不斷創新中漸進。科技創新的責任與使命呈現多元化,其中,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重要的責任使命。扛著責任、肩負使命,科技創新在創造新供給、滿足新需求、引領新生活等諸多方面,披荊斬棘、一路前行。 讓生活更美好,是科技創新的“未來已來”。人類生活的每一次進步,無不凝聚科學力量;當代社會文明的每一次重大成就,無不閃爍著科技的光芒。“科技點亮未來,創新改變生活”已成為廣泛的社會共識,有鑒于此,我們不會滿足于已有的“智慧+”水平,也不會止步于現有的科技創新水準;正基于此,我們必將把科技創新進行到底、再上臺階,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責任編輯: 一米陽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