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社區率先實行“社區首問負責制” 扎根基層幫助群眾辦好事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群眾到社區辦事卻不知應該找誰,這對于不常到社區的人來說是有點著急,特別是對上了年齡的老人來說。近日,南七街道洪崗社區為了方便群眾辦事和提升服務水平,推出了便民措施“社區首問負責制”,此舉措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群眾來辦事時,第一個被詢問的社區工作人員即為“首問負責人”。不論其本人職責是否和來人有關都要熱情接待和耐心解答,不可視而不見,不可聽而不聞。本人解決不了的,要及時請示領導或協助有關工作人員共同解決,對社區不能解決的,要耐心解釋、說明原因。 居住在洪崗社區蜀鑫雅苑小區的退休職工湯師傅近日到社委會辦理退休職工認證時,社區工作人員洪蘭蘭首先熱情接待,先為她辦理了認證手續,接著又在社保窗口為她查詢了“一卡通”。事情辦完后,湯師傅滿意地說:“這次來辦事真是順利,又好又快。”這是洪崗社區推行“社區首問負責制”以來,零距離服務居民群眾的一個縮影。 洪崗社區副書記黃求霞說,社區里有4.4萬多常住居民,每日到社區辦事的居民很多,社區工作人員因為要經常跑到居民小區里,現場為居民做一些矛盾調解、衛生檢查、入戶調查之類的事,再加上還要經常外出參加上級有關部門的會議,導致個別辦事的居民找不到相關負責人。前不久,家住紅鑫新村的社區居民韓冬菊來社區替他老母親領取失地農民保障金,負責此事的社區社會事務辦主任楊傳樹正在外邊開會,名單被他鎖在了抽屜里,別人又拿不出來,而韓冬菊當日15時要去外地。得知情況后,負責接待他的“首問負責人”洪蘭蘭騎著電動車找到了楊傳樹,帶著鑰匙飛快地趕回社區,不到10分鐘幫韓冬菊辦好了事情。 說起“社區首問負責制”,韓冬菊最大的感觸就是:“居民對社區的誤會少了,辦事時笑臉多了,都說社區工作人員的效率高了,責任心也強了!”現在洪崗社區的工作人員都是一職多能,每人都會操作退休職工辦理退休認證的機器設備,每人都知道別的服務窗口的辦事流程,每人都能用文明禮貌用語回答群眾問題,“社區首問負責制”發揮了良好的作用。 責任編輯: 肉餡的小包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