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部分老人選擇居家養老,因此宜居的住房和社區環境成為最關鍵的因素。隨著合肥市老舊小區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開展,“適老化”改造不斷提升老人的宜居環境。近日,記者探訪合肥市多個老舊小區,看看增添了哪些設施,讓更多老人生活環境變得既安全又舒適。

 

  單元樓前修坡道老人出行不再難

 

  17日上午,在合肥市蜀山區鳳凰城家家景園一期,建于2003年的住宅樓已換上新的“衣服”,新添的板凳上坐著不少聊天、曬太陽的老人。

 

  住在這里15年的周大姐告訴記者,曾經雜草叢生的小區如今變成花園一般,而且每個單元前都修了平緩的坡道,“現在帶著老人下樓散步,再也不用擔心摔倒了。”

 

  蜀山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陳龍川告訴記者,2017年和2018年該區共改造老舊小區55個,其中就包括適老化改造。

 

  據介紹,適老化改造主要包括,住區主要道路、出入口及單元出入口實現無障礙;增設樓道及其他公共空間的扶手,加裝小區電梯;住區內部增補老人活動的場地,并增設休息座椅、健身器材等休閑服務設施。

 

  “適老化改造并非宏大工程,一些小的細節,卻能極大地提升老人宜居度。”鳳凰城家家景園一期物業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去年進行適老化改造,對小區廣場周邊樹木進行了裝飾,不僅美化了環境,老人跳舞累了,可以坐在花壇邊休息,讓老人們稱贊不已。

 

  老齡化加劇適老化改造更人性

 

  根據合肥市統計局發布的2017年合肥市人口變動抽樣調查數據,合肥市65歲及以上人口96.6萬人,占總人口12.13%,同比增長0.03個百分點。隨著老齡化加劇,對老人的生活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從去年開始,蜀山區開始在部分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目前已經加裝了七部電梯。

 

  在史河路上的林業小區3號樓2單元外看到,一座緊貼樓房的鋼結構框架內,一臺電梯正在緩緩上升。“以前老人爬樓梯還有摔倒的,現在再也不用擔心了。”居民施先生說道。

 

  在廬陽區淮河路336號小區,經過整治小區除了外觀大變樣之外,處處細節均透露出人性化。記者注意到,不僅每個單元門的臺階邊上,都有一個坡道,專供腿腳不靈活的老年人使用,而且老人經常行走的道路、臺階旁,都增加了不銹鋼護欄。

 

  “以前我們走的路經常被電動車占道,現在有了護欄,占道的車輛少了,走路更加安全,順著護欄一直到樓下,方便多了。”今年75歲的張海明爺爺告訴記者。

 

  廬陽區住建局城建科科長崔偉告訴記者,之所以能夠覆蓋每一個細節,是因為在老舊小區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意見征詢覆蓋小區80%的居民,整治內容經過三分之二的居民同意,同時堅持一小區一設計。

 

  合肥居住環境適老化改造正起步

 

  合肥市房地產管理局老舊小區整治辦公室負責人蘇浩表示,目前居住環境的適老化改造依然處于起步階段,由各個區住建局具體實施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因此每個區的改造內容和程度都不相同,根據老人需求和客觀條件增加配套設施,盡可能為老人增加公共活動空間。

 

  據了解,在前不久,合肥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合肥市構建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2018-2020年)行動計劃》。合肥市也將對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提速。主要是對經濟困難的高齡、重度殘疾人等特殊困難老年人進行家庭適老化改造,對其居住的室內環境進行安全化和無障礙化改造及配備基本生活輔助器材。2020年底前,全市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不少于500戶。

責任編輯: 肉餡的小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