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空港國際小鎮3年后迎全球客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10月16日,由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北京外國語大學共同主辦,北京外國語大學德國中心(合肥)、合肥經開區管委會、中國國際投資促進中心(德國)、歐洲時報文化傳媒集團聯合承辦的2018中德“隱形冠軍”(合肥)高峰論壇在肥舉行。論壇上,“隱形冠軍”理論的提出者、德國赫爾曼·西蒙教授建議:“中國的企業要想做大,必須國際化,還需要專注、專業,只做一件事。”由他率領的德國企業代表團日前來到合肥,與中國企業深度交流,尋求合作。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還獲悉,由中德合作建設的合肥空港國際小鎮,將用2~3年時間建成,最快3年后國際小鎮就將迎全球客。 要專注創新別只會模仿 西蒙教授表示,中國很大,但世界更大。中國的企業要想做大,離不開國際化。過去10年中,中國出口總量全球第一,德國人均出口總量世界第一。中德兩國均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實際上德國的出口能力并不僅僅依靠大企業,更寶貴的是眾多擁有強大創新能力的“隱形冠軍”企業。這些中小企業每年拿出相當可觀的營收資金投入研發,每千人的專利持有量反而是大企業無法相比的。 如何成為“隱形冠軍”企業?西蒙教授說,專注、專業、創新是成為領先企業的關鍵,世界上沒有一個只會模仿的公司能真正領跑時代,不斷創新、高標準高要求的企業才會成為別人追趕的目標。 實際上,合肥有一些企業正逐漸或已經成為“隱形冠軍”。例如位于合肥經開區的萬朗磁塑公司,研發生產的冰箱門封條已銷往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60%;同樣位于該區的芯瑞達公司,專業研發生產背光源,現已成為國內背光源技術最齊全、產品類型最多的企業。 空港小鎮或3年后迎全球客 說起中德合作,合肥空港的中德智慧產業園區是兩國總理見證下的合作碩果,而其中的國際小鎮目前正在積極推進建設。 合肥經開區介紹,占地12.4萬平方公里、位于新橋國際機場南側的國際小鎮,將匯集國際元素,以生產性服務業、服務型制造業為產業定位,同時為來合肥工作、投資、研發的國際人才、團隊提供良好的生活服務。未來,將圍繞臨空產業以及智能制造、集成電路、汽車電子等產業重點,以“智能+生態”為核心特色,致力于打造“中國智谷”。同時,將重點建設“三區一平臺”,分別是:智能產業引領區、智慧城市示范區、智能人才集聚區、國際創新合作平臺,構建全球化視野的先導產業體系和人才聚集地。按照2~3年初步建成、5年完善的時間表,國際小鎮或在3年后迎全球客,成為合肥對外交流合作的新平臺。 責任編輯: 肉餡的小包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