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市性格”讓男人多做少說 59人中1人常對老婆說我愛你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對象:合肥已婚男士 年齡:27-62歲不等 婚齡:1-37年不等 文化程度:從小學到博士 行業:政府工作人員、警察、城管、高校老師、工地民工、工程經理、司機、醫療衛生、工商、環衛等十多種行業
“你會經常跟妻子說‘我愛你’嗎?”“不怎么說。”“從來沒說過。”“實際行動大于言語表達吧。”8月28日(農歷七月初七)是七夕節,被稱為中國人的“情人節”。改革開放近40年,中國人表達情感的方式會有什么變化?七夕節前夕,記者對來自合肥不同行業、不同年齡的59名已婚男士一一走訪,當問及會不會時常對妻子說“我愛你”時,58人都表示婚后很少對妻子說“我愛你”,有人甚至表示,這輩子都沒說過這三個字。
保守、肉麻?說完后他們感動了自己
談戀愛時海誓山盟,婚后卻只剩下柴米油鹽,難道愛情真的被生活沖得絲毫不剩了嗎?
包河公安分局刑警三隊32歲的刑警這樣說,“平時對愛人虧欠太多,工作太忙沒有時間陪她,盡管心中對她再愛,最終還是用實際行動來表達,不習慣說那三個字。”說完后,聽到妻子那一頭驚喜的笑聲,他卻感動得哽咽了。
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33歲的工作人員說,“中國人都很含蓄,表達這個很不習慣。”和妻子講完這三個字后,他說,“心情好多了,感覺天氣都晴朗了很多。”
合肥某工地62歲的民工說,“我們那個年代表達愛的方式不同,30多年前結婚的時候什么都沒有,生活都過不好,哪里還想這些(我愛你),時間越久就越不會記得‘愛’這個事了。”可當對妻子說完這三個字后,他卻感動了,“她為這個家庭付出太多,我深深地感激她。”
安徽農業大學35歲的高校老師說,“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吧,父母那一代就從來不說這三個字。不如回家多干點家務活,多付出些行動唄。”當對著電話那頭的妻子說完“我愛你”后,他的臉上出現害羞的笑容,“溫馨、甜蜜,沒有說的時候覺得肉麻,說了以后覺得非常好。”
廬陽區城管局環衛中心50歲的環衛工人說,“我們那一代人保守,不好意思表達這個。”打完電話后,他對著鏡頭笑著說,“我感覺現在幸福滿滿的,愛還是要大聲說出來。”
唯獨:只有他經常說“我愛你”
調查中,只有一人稱經常對妻子說“我愛你”。這位男士來自廬陽區的汲橋社居委,今年32歲,名叫王華,結婚已9年了,有一個7歲的孩子。事后,我們特意回訪了他。
“你是我們采訪的59名對象中唯一一個經常對愛人說‘我愛你的’。”記者告訴王華。“不會吧,這個對我們家來說很正常呀。”王華有些詫異。
“那天突然打電話對她說‘我愛你’,有沒有嚇到她?回去解釋了嗎?”記者問。“她當時在電話那頭很鎮定,還問我‘還有呢’,我又說了一遍‘我愛你’。”王華笑道,“不用解釋,這三個字對我們來說太正常了。”
“為何會經常對妻子說這三個字呢?”記者問。“我和我愛人結婚9年,一次架都沒有吵過,一直都是互相理解、互相尊重,這三個字是我們互相表達愛的最直接方式。”王華說,他和妻子從小學就相識,工作以后機緣巧合走到了一起,彼此都十分珍惜。
第一反應:
應記者要求,在妻子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每一位受訪者現場需給妻子打一個電話,直接說出“我愛你”三個字。有趣的事情發生了……
“啊?你搞什么啊!”這是一位60歲的妻子第一反應;“什么?你又喝多了吧!”即使是10點,一位妻子還是這樣判斷;“神經病吧”“腦子壞掉啦”……只有少數妻子會在短暫停頓后,回復一句“我也愛你”。
對此反應,丈夫們說:“不適應吧,一輩子沒說過。”“她覺得我還不如來點實際的吧。”“他肯定認為我又做錯什么事,要求她原諒。”
第一反應過后:
無論第一反應是驚訝,驚喜,還是摸不著頭腦的不知所措,作為聽到這從天而降的“情話”,她們最終都很感動。
有的妻子聽完后聲音變了。當丈夫說了第二遍“我愛你”時,那一頭的她連聲音都變得柔軟起來,“你干嗎突然說這個,弄得我好激動呀。”
有的妻子停頓數秒后,也回了一句“我也愛你”。
有的妻子年齡偏大,生活上瑣事讓她在表達感情時本能地自我保護,一位50多歲的妻子先是“啊”了幾聲,最后不耐煩的聲音也變得溫柔起來,“你晚上回來吃飯吧,我在家做飯。”這個也許就是她回應丈夫的獨有方式。
還有的妻子在確定丈夫的情話并沒有出自“酒話”之后,兩人竟在電話中互訴起衷腸,表達多年來對對方的感激之情。
民俗專家:合肥的“城市性格”讓男人寧愿多做少說
對于調查中的98%男性在生活中都很少對妻子說“我愛你”的現象,安徽省民俗學會副秘書長、民俗專家李云勝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盡管改革開放快40年了,但中國人表達感情仍舊比較內斂。”李云勝說,其次跟合肥本地風俗有很大關系,“合肥雖然是一個移民城市,但是一座城市有它的城市性格。合肥處于江淮之間,有北方人的剛,也有南方人的柔,合肥的男人覺得說得多不如做得多。當然不排除少數人表達情感也非常開放。”
李云勝表示,表達愛意與很多方面有關,例如年齡、地域、知識結構、甚至理科生和文科生都不太一樣。現代社會,中國人也越來越開放,世界文化逐漸融合趨同,但是每個民族仍舊保有各自的特色,“七夕就是中國的傳統特色節日,近年來隨著國家的重視和商業的炒作,逐漸火了起來,現在也成了一個全民狂歡的節日,這也是我們保存傳統文化的一個好的方式。”作為中國唯一一個只關乎愛情不關乎食物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也希望我們能夠對自己的另一半多一些關注,釋放內心的情感。 責任編輯: 一米陽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