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首創秸稈禁燒網格化管理 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8.3%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摘要: 又到收獲季節,空氣里嗆人的濃煙味少了,秸稈變成寶,而不是一燒了之。
|
又到收獲季節,空氣里嗆人的濃煙味少了,秸稈變成寶,而不是一燒了之。記者從合肥市農委獲悉,全市域范圍內露天焚燒農作物秸稈現象得到有效控制,基本消除了露天焚燒農作物秸稈產生的煙塵污染,全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8.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9個百分點,取得了顯著成效。
近年來,合肥積極探索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積極發展秸稈綜合利用產業。據統計,目前現有各類秸稈綜合利用企業(機構)30多家,涵蓋技術研發、設備制造、“五化”利用、收儲運銷全產業鏈,年產值達4億元,年產業化利用本地農作物秸稈達20多萬噸。
作為農業大市,合肥農作物秸稈資源非常豐富。據統計,全市常年農作物種植面積1100萬畝左右,年產農作物秸稈總量約400萬噸。作為農業副產品的秸稈,既是一項農業面源污染源,也是一種重要的生物質資源。就如何利用好、轉化好農作物秸稈,使之變廢為寶,控制露天焚燒秸稈行為,減少大氣污染,我市進行了長期的探索和實踐。
早在2009年,合肥就制定了《關于合肥市油菜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的意見》和《合肥市油菜秸稈禁燒網格化管理工作實施方案》,出臺了秸稈綜合利用獎補政策,在全國首創秸稈禁燒網格化管理機制,進一步加快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2016年,市政府出臺《合肥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管理辦法》,在全省率先實行全年全域全面“三全”禁燒和綜合利用,著力構建秸稈禁燒常態化管理機制,加快形成生態、高效、增值的秸稈綜合利用體系。
同時,合肥還堅持把秸稈綜合利用作為一個大課題來研究,立足開發大資源,培育大產業,著力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發展,大力發展以農作物秸稈資源利用為基礎的現代環保產業,擁有了以中科大化學系、安農大工學院為代表的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研發單位,以合肥德博生物能源公司、安徽喜陽陽新能源公司為代表的生物質鍋爐生產企業。
通過不懈努力,合肥范圍內露天焚燒農作物秸稈現象得到有效控制,基本消除了露天焚燒農作物秸稈產生的煙塵污染。目前,全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8.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9個百分點,基本實現了秸稈資源化利用。
責任編輯: 一米陽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