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隍廟大廟改造發現清代門洞 正在申請恢復保護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摘要: 作為合肥城隍廟的核心元素——大廟目前正在進行修葺改造中。昨日,記者獲悉,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竟然發現了兩處舊門洞。
作為合肥城隍廟的核心元素——大廟目前正在進行修葺改造中。昨日,記者獲悉,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竟然發現了兩處舊門洞。廬陽區文化局告訴記者,門洞系清朝修建時留下,正在申請恢復保護。而改造中的大廟有望請回城隍爺,打造成展示合肥本土文化的窗口。
大廟改造施工中意外發現兩處門洞
昨天,記者聞訊來到現場,作為城隍廟改造的二期重點工程,城隍廟大廟正在修繕改造中,大廟門口已經被圍欄團團圍住。
廟內入口不遠處的墻壁上,赫然出現了兩個圓形的門洞,“施工人員在鏟開墻坯的時候發現這地方的材質跟別的墻體有些不一樣,然后就格外小心了點,慢慢的,墻體的輪廓就出來了。”城隍廟管理單位一位工作人員介紹。
眾所周知,合肥城隍廟又稱廬州城隍廟,北宋皇佑三年(1051年),為紀念首任廬州府知府孫覺而修建的。會不會是北宋年間的遺址?
門洞系清朝時修建,正申請恢復
帶著這個疑問,記者聯系上了廬陽區文化局,該局局長張云稱,發現門洞一事他們已知曉,合肥城隍廟建于北宋,但太平軍攻打廬州時已經毀于戰火。光緒五年(1879年),由李鴻章及大弟李鶴章出面募捐續建,規模超過前代,F存的殿宇和戲樓,均為當時所建。所以,現在發現的門洞是清朝的,在當時,這樣的門洞既是一種建筑元素,也承擔著門的作用,供行人進出。
他表示,目前已經對門洞進行了保護,他們也已經將其匯報給了上級文物管理部門,希望能重新恢復保護,“正在等待,一旦批復將進行施工。”
門洞發現對大廟改造方案影響不大
門洞的發現會不會影響大廟的改造計劃?張云表示,影響很小,“總體方案不變,只會在門洞旁邊的細節上做一些改動。”
改造后的大廟會是什么樣?據介紹,將在其中集中展示和突出傳統文化特色,擬在城隍廟請回城隍爺,供奉合肥城隍孫覺,并在大殿繪制合肥六任城隍歷史故事壁畫,傳播合肥故事,展現合肥城隍廟的獨特性和地方性。兩側的24間廂房將成為本土文化的展示窗口,其中一樓計劃設置文昌殿、財神殿、祈福堂、太歲殿、合肥記憶館、民俗展示館等;二樓則設置國學講堂,重設合肥城隍廟碑刻和鐘鼓。古戲臺也將被激活,主要演出安徽地方特色戲曲、表演等。據悉,修繕完成后,相關部門還將邀請民俗、宗教、文化、古建筑的專家參與,成立專門運營機構負責對大廟進行管理運營。
責任編輯: 一米陽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