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亭林海、紫蓬山、五彩三崗、祥源花世界……在肥西,到處可見綠色森林、美麗花海。隨著苗木花卉產業的蓬勃發展,歷屆“苗交會”的外聯內引,肥西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苗木集散地。在文化底蘊厚重的肥西,“花木之鄉”已成為靚麗的文化名片之一。文化賦能,繪就肥西綠色產業“枝繁葉茂”“花團錦簇”的美麗圖景。


 
文化賦能綠意 肥西綠色產業釋放新活力

“說三崗道三崗,三崗是個好地方……”作為肥西“花木之鄉”的發源地,肥西上派鎮三崗村村民自編自演的民歌小調,唱出了村民的幸福生活。幾十年前,面對地旱缺水困境的三崗人,嘗試苗木種植,開啟了新生活。隨著三崗花木市場的建立,2003年開始舉辦“苗交會”,“三崗”苗木品牌開始走向全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帶來了產業的興旺,也不斷滋養著當地鄉村文化,鄉風文明。隨著10.6平方千米的“慢生活”區的打造,如今,在三崗村,各類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村民享受著綠色產業發展帶來的“文化大餐”,也讓鄉村文化旅游煥發生機。

紫蓬鎮,是肥西精品苗木重要種植基地,該鎮80%的農戶、90%的土地都進行苗木花卉生產。苗卉推動了綠色發展,也激發了文化的創新動力。目前,肥西縣已成功舉辦了9屆“中國·肥西紫蓬詩歌節”,吸引了數以千計的海內外著名詩人、評論家參加活動并聚焦紫蓬山開展創作,以詩為媒,傳承紫蓬詩脈,將綠色山水、苗木詩意真正融入人民生活。

綠色產業帶來了肥西鄉村振興,生態美景。文化賦能,則讓肥西綠色產業釋放更強的生命力。今年7月份,肥西第四屆荷花文化旅游節暨第五屆豐樂生態旅游文化節舉辦,豐樂鎮萬畝荷花基地的“荷香風景廊道”吸引眾多游客打卡,沉浸式感受荷韻魅力,并充分感受到當地的文化魅力;“桑柘遍野,無人不習蠶桑。”在肥西縣銘傳鄉,至今仍保留著傳統的蠶桑產業形態,以蠶桑為媒,銘傳鄉開展系列文化活動,讓特色產業助力打造美麗鄉村;肥西縣柿樹崗鄉則依托生態資源優勢,建設微型百姓舞臺,成為蓮湘舞、門歌文化傳承的基地,讓鄉愁記憶成為村莊建設中的文化靈魂。

為了進一步提升肥西綠色文化,肥西縣委宣傳部、肥西縣文旅局、肥西縣林業和園林中心聯合新安晚報社發起了“花木詩經”主題征文活動,目前已有詩歌、散文等形式,抒發對生態肥西、綠色肥西的體驗和感悟,對一花一木的深情。

綻放文化內涵 讓苗木花卉滋潤“美好生活”

一年一度的“中國·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會”,不僅是苗卉產業的盛會,也是一場文化交流的盛宴。色彩“72變”的馬卡龍色系蝴蝶蘭、多肉植物“九尾狐”、大別山珍稀的蘭花……每一次苗交會,都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賞花悅木”,流連忘返。

坐落在肥西的“中國·中部花木城”是中國苗木交易的集散地,也是一個文化轉型的經典案例。肥西縣充分引入文化概念,在花卉展銷、插花藝術和生態旅游上下功夫,引導苗木花卉產業轉型升級,讓當地的精品苗木花卉走向全國。苗木美化了城市的景觀,綠化了城市空間;花卉則更多地進入市民家中,點綴著幸福生活。

安徽省蘭君園藝有限公司負責人謝光坤告訴記者,如今的市民對于花卉的認可度越來越高,特別是逢年過節,購買花卉的人越來越多。“公司所在地上派鎮彭圩共育有140余個蝴蝶蘭品種,銷往全國各地。”謝光坤說,夏天的時候,白色花朵的蝴蝶蘭最受歡迎;到了秋天,黃色花朵更加暢銷;春天的時候,五彩繽紛的花朵則是主流。


安徽省蘭君園藝精品蝴蝶蘭種植基地

“肥西是傳統的苗木之鄉,是南苗北調、北苗南調的核心過渡地帶。一株株精品苗木、一盆盆美麗花卉從肥西銷往全省、輻射華東,走向全國。”作為肥西引進的行業龍頭企業,安徽滕頭園林總經理康孟炯告訴記者,公司將助力打造官亭萬畝國家生態林海公園,讓“花木之美”綻放,營建人類美好家園。

記者手記:一花一木,滋養我們的精神家園

苗木扎根土地,蓬勃向上,匯聚綠海成蔭。花卉汲取滋養,時光不語,靜待花香襲人。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苗木花卉帶給肥西農民類似的“詩意棲居”;同時,苗木花卉也走進城市生活,帶給市民美好的生活。除了具備裝飾、觀賞功能之外,苗卉也成為人們寄托精神追求、重德敬德的重要載體。構筑起精神家園,守望鄉愁記憶。

新一屆苗交會開幕在即,肥西的精品苗木花卉將乘此東風,走向更多人的身邊,捎去對“美好生活”的祝福。
 
責任編輯: 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