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的經濟增長,雄辯的課堂演繹——全國百優博士許啟發教授如是踐行經濟學課程思政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摘要: 寬松的金融環境未必會帶來經濟增長的向好,而緊縮的金融環境一定會導致經濟增長的下滑。換而言之,經濟增長中少不了金融的貢獻,金融政策能刺激經濟增長,但有時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效果卻不盡人意,因為經濟增長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就是經濟增長的脆弱性。”授課一開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作者,合肥工業大學許啟發教授就向我們拋出了這樣一個極具思辨性的議題。
|
“寬松的金融環境未必會帶來經濟增長的向好,而緊縮的金融環境一定會導致經濟增長的下滑。換而言之,經濟增長中少不了金融的貢獻,金融政策能刺激經濟增長,但有時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效果卻不盡人意,因為經濟增長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就是經濟增長的脆弱性。”授課一開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作者,合肥工業大學許啟發教授就向我們拋出了這樣一個極具思辨性的議題。
![]() 立足于我國經濟從粗放式增長轉為高質量增長的國情,許老師向我們講述了經濟增長的意義、表現和源泉。經濟增長不僅有助于解決社會問題,更是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保障。如果將經濟活動中的分配視為“切蛋糕”,那么經濟增長就是“做蛋糕”。隨著蛋糕的做大,人們的生活也將得到改善。而倘若經濟停止增長,蛋糕不再變大,那么分配中我們將不得不動一部分人的蛋糕,新的社會矛盾也由此而生……我們學生從未深究過一國經濟增長這樣宏大的問題,而許老師不僅用清晰明了的圖像、真實可靠的數據向我們展示了世界經濟增長的表現,更是一語中的地讓我們明白了經濟增長的重要性。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用“資本家寧愿將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也不愿將它們賣給窮人”的現象,提出經濟危機是生產的相對過剩危機。許老師則通過講述宏觀經濟學的三次范示革命,向我們展現了經濟學現象的認識和解決過程中,經濟學學科的不斷發展。在主流的宏觀經濟學理論中并沒有金融模塊,但隨著理論的發展,人們逐漸發現了金融的重要性,并承認了金融的中心地位。“宏觀經濟學沒有金融,就仿佛《哈姆雷特》中沒有王子”,許老師妙趣橫生地比喻道。 教學不是將知識構建成一座美麗的空中樓閣,而是要教學生運用知識分析看待實際問題。在近年我國經濟增長的圖像中,我們看出:縱使當改革到達深水區時,經濟進步顯得愈發困難,但我國經濟依舊處于穩步增長的好態勢。通過對比疫情影響下各國GDP增長率,我們明白了我國的體制在應對重大災難時的巨大優勢。而這一切,都得益于國家正確的政策引導。“這不是冷冰冰的數字,它的背后是很多人的努力,許多人為我國的經濟增長做出了貢獻。不僅是醫生,還有工人、教師等等。”當談及疫情期間舉國抗疫、復工復產時,許老師動情地說道。 在經濟學開課之初,許老師就向我們強調了分析總結的重要性。經濟現象錯綜復雜,而想要從經濟現象中揭示出經濟的本質特征,就必須對經濟現象進行提煉,將其上升為理論。同時,數學作為一種抽象思維工具,特別適用于從復雜經濟現象中揭示其本質關系。許老師在講述在險經濟增長時,不單單講述了它的含義和作用,更是詳細地講解了它的核心變量與測度方法。為了更好的擬合變量分布的全貌,我們引入了分位數回歸;通過條件密度估計,我們將參數簡化為四個,從而只需選取四個點,大大減輕了計算量;GES能在GaR的基礎上,更進一步考慮緯度的分布情況……也許,我們花費大量時間背誦的經濟學結論,會在畢業幾年后完全遺忘,我們將來一路求學,但選擇的領域和經濟增長毫無瓜葛,甚至和經濟學沒有任何關系。但,在課堂中所學到的思想方法將跟隨我們的一生。看見一個現象、獲得一份數據,朝什么方向分析、選擇什么方法進行分析、這是最優的方法嗎……怎么樣一步一步地解決問題,這才是許老師給我們授課的精髓所在。 教育的藝術不在傳授,而在鼓舞和喚醒。我們是在學習知識,更是在感受學習和知識的魅力。原來,當前的經濟增長并不等同于當前的政策是正確的,經濟增長具有脆弱性;金融在宏觀經濟學中居然有支柱般的重要意義;增長和風險竟能通過在險經濟增長理論處于同一框架下;經濟波動居然能在金融環境中被預測……純粹的知識本身就具有一種令人迷醉的魅力,這種魅力在許老師嚴謹大氣的PPT、引人入勝的教學方式之下,更加令人欲罷不能。 學以致用,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才是學習的最終目的。為了實現最大化收益和最小化風險,我們需要構建收益-風險分析框架,在收益和風險之間進行權衡。同時,考慮到GaR類風險替代效應,我們可以引入跨期折扣因子將未來多期福利進行折現。我們還能構建仿真系統來模擬政策效應評估……在課堂的最后,許老師在本次課的知識點上提出了幾個經濟增長的政策選擇。自然,真正的政策選擇要考慮的遠不止這些,但正如我們在開槍時不必等子彈都填滿,埋首書堆不等于逃避現實,更不意味著不能發揮所學。縱使此刻我們的想法稚嫩而不完美,但今天我們在思考解決實際問題時培養的能力,將成為我們明日真正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石。這,或許就是許老師在講授這一部分內容時的良苦用心。 將經濟學與中國實際相聯系,讓學生運用已學的知識分析當下的中國經濟發展,體會國家政策背后的深層科學道理,這應該是課程思政;以授課激情點燃我們的求學熱情,運用恰如其分的比喻和類比,深入淺出地解讀經濟學原理,這應該是課程思政;深究經濟學原理背后的分析過程,讓學生體會怎樣一步步分析解決問題,感悟科學研究的魅力,化知識為智慧,這應該是課程思政;將疫情背景下的經濟正增長與體制的優勢結合起來進行解讀,強化我們莘莘學子的求學動力和求學自信,無可置疑這就是課程思政…… 如何辯證地看待經濟增長?經濟增長為何會有其脆弱性?我們帶著對未知的好奇步入許老師的課堂,驚嘆于經濟學的綜合性、前瞻性和實用性,景仰于科學研究的嚴謹和智慧,陶醉于許老師環環相扣、條分縷析的課堂教學。問普天之下良師幾許?看合肥工大許導如何。衷心感謝許老師的悉心付出! ![]() “許啟發教授的經濟學課程思政公開課具有新、準、高、強等4大特征:一是教學內容新,二是思政元素切入準,三是思維層階高,四是改革示范性強。新不僅體現在數據資料新,而且還體現在授課思路新。在闡述疫情背景下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增長表現時,數據資料更新到了2021年第一季度,在分享在險經濟增長時,還進一步分享了課題組最新的經濟金融研究思路;準體現在現身說法。在論及經濟增長的源泉時,不僅講述了家鄉和縣河道疏浚由人工疏通到機械操作的變化,而且還結合復工、復產、復學的實際探究了中國經濟正增長的體制原因;高體現在思維階層高,將能夠反映前沿性和時代性的研究成果帶到了本科課堂,增強了本科生學習的挑戰性,認識到了學海無涯唯有奮斗的使命感,增強了歲月不居,時節如流的緊迫感;強體現在老師精神狀態飽滿,學生聽課態度端正,教學融知識性和思辨性于一體,研究集前沿性和實踐性于一爐” 。在認真聽取了許啟發教授的經濟學課程思政公開課后,合肥工業大學管理學院黨委書記郭志勇如是評價說。 (作者譚毓芳,系合肥工業大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創新實驗班2020級本科生;攝影孫超平,系安徽省教學名師,安徽省MBA優秀教師,合肥工業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 程艾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