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素有公益慈善領域最高政府獎項之稱的第十屆中華慈善獎進行了頒獎,在“最具愛心慈善捐贈個人”的獎項上,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榮膺此獎,這已經是許家印連續第八年蟬聯中華慈善獎的稱號,也是繼2012年、2013年之后,第三次獲得“中國首善”的稱號。

 

  在捐贈金額方面,許家印以42.1億元位列首善,捐贈總額占百位企業家捐贈總額的24.3%。而恒大集團也為慈善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累計慈善公益捐款100多億元,直接解決就業260多萬人,同時納稅1850多億元,這便是恒大集團在成立之后的22年時間內踐行社會實踐所交出的亮眼“成績單”。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大企業,企業的“成功”也被賦予了更多的內涵,企業規模大小、盈利多少已經不再是定義成功的唯一目標,尤其對于行業龍頭企業來說,德要配其位,社會責任感已經成為衡量企業成功的新標準。

  

圖片1.png

 

 

  慈善行為則是評判企業踐行社會責任情況的指標之一,成功的企業家們也越來越重視對于慈善的貢獻,在2018年福布斯公布的中國慈善榜上,除了位列榜首的許家印所代表的恒大集團,美的、騰訊、萬達、碧桂園等諸多的行業龍頭級別的領導者均位列前列。

 

  所有做到行業前列的企業家,無論是白手起家,抑或是繼承家業,能夠維持目前的行業地位,均是付出了極大的努力,這份成功的獲得,最離不開的則是消費者的信任,正所謂飲水思源,以慈善的形式回饋社會也是企業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方式。

 

  以許家印和他的恒大集團為例,二十二年如一日在慈善事業上耕耘是其成功中不可忽視的因素,當前,脫貧攻堅是我國的頭等大事, 想要攻克這個難題,絕不僅僅是只依靠政府就能獨立完成的,全社會的廣大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的通力合作才是解題之策。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慈善有著顯著正外部性的體現,也就是說,慈善事業的進行,有利于提高整個社會福利水平,改善社會風氣,同時不需要受到幫助者支付任何貨幣。

 

  企業家的慈善行為,以再分配的形式將財富進行輸送,社會總效用得到提高,這是由貨幣的邊際效用遞減原則決定的,打個比方,10000元對于一個億萬富翁而言的重要性與對于普通工薪階層的重要性顯然是具有明顯區別的,將這兩個人作為整體看待,這10000元從富豪轉移到普通人手中之后,兩個人獲得的總效用得到了顯著提升。

  

圖片2.png

 

 

  以目前我國社會的財富分配來說,雖說貧困群體在逐漸減少,中等收入群體也在崛起,但是距離社會學理論中最優的“橄欖型”社會還有不小的距離。較大的貧富差距一直是阻礙我國社會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其帶來的不僅是社會資源配置沒有達到最優、效用較低的問題,更重要的,對整個社會的穩定性也有不小的影響,而慈善事業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貧富差距,維護了社會公平。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蒂格勒曾說過“實際上,關于人類行為只有一個一般理論,那就是效用最大化”,即便將慈善的捐贈者與受贈者分開來看,也符合效用最大化的要求。

 

  從慈善所產生的財富流動來看,慈善行為毫無疑問是一種利他行為,與企業“理性經濟人”的假設相背,但是從結果來看,企業和企業家的慈善行為實際上造就了一種“雙贏”局面,一方面,企業家通過慈善獲得了更好的聲譽,取得了消費者的好感和信任,而最終消費者對企業的信任和好感直接轉化為購買力,提升了企業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慈善行為的受益方在企業家和企業雪中送炭的幫助下,通過金錢和物資的獲得直接提升了生活質量。

 

  吃過貧困的苦的人才知道生活在貧困中的人有多苦。許家印出生在河南豫東一個非常貧窮的地方,1歲零3個月的時候,母親得病,沒錢看病,也沒地方看病,就那么走了,許家印成了半個孤兒。讀小學時,在村里面幾間不遮風、不擋雨的破草房里面,用泥巴臺子做的課桌,外面下大雨,里面就下小雨。讀中學的時候,離家比較遠,每星期背一筐地瓜、地瓜面做的黑窩頭,還有一瓶鹽去學校,一日三餐每餐吃一個地瓜、一個黑窩頭,喝一碗鹽水。高中畢業后,許家印想找份每個月10塊錢的搬磚頭的活都找不到,“當時,我是非常渴望能夠得到別人的幫助,非常渴望能夠有一份工作,非常渴望能夠走出農村、吃上白面。”

 

  我們不難看出,許家印的“中國首善”更多是源于其從小貧困到現在富裕后,對國家和社會的一種感恩。“窮著獨善其身,達者兼濟天下”,社會責任的定義早在千年之前就有了定義,這不是對企業家的硬性要求,卻應該是所有企業家都不能忘記的“初心”,要知道,只有藏富于民才是真正的富裕所在。

 

  當然,關于慈善和扶貧,我國政府和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過,越來越多慈善家的出現,正引領著整個社會朝著更好的方向前進。(作者系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后)

 

  附:

  許家印在中華慈善獎表彰大會上的發言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愛心人士:

 

  大家下午好!能夠榮獲中華慈善獎,并作為獲獎代表發言,我感到非常的榮幸。中華慈善獎是表彰善行善舉、弘揚慈善文化的國家最高獎。這項殊榮,不僅僅是對我們巨大的褒獎,更是向全社會傳遞人人為善、積極參與慈善公益事業的正能量。

 

  對于貧困,我是有非常深刻體會的。我出生在河南豫東一個非常貧窮的地方,我1歲零3個月的時候,母親得病,沒錢看病,也沒地方看病,就這么走了,我就成了半個孤兒。從小到大我是吃地瓜和地瓜面長大的,鋪的、蓋的、穿的都是補丁摞補丁。讀小學的時候,在村里面幾間不遮風、不擋雨的破草房里面,用泥巴臺子做的課桌,遇到下雨天氣,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讀中學的時候,離家比較遠,每星期背一筐地瓜、地瓜面做的黑窩頭,還有一瓶鹽去學校,一日三餐每餐吃一個地瓜、一個黑窩頭,喝一碗鹽水。夏天天熱,半天黑窩頭就長毛了,洗一洗再吃。高中畢業后,我想找份每個月10塊錢的搬磚頭的活,都找不到。當時,我是非常渴望能夠得到別人的幫助,非常渴望能夠有一份工作,非常渴望能夠走出農村、吃上白面。就在這個時候,國家恢復高考,我考上了大學。因為沒錢讀書,沒錢吃飯,每個月是國家給了14塊錢的助學金,我讀完了大學。大學畢業后,在國企打工十年,在民企打工五年。96年成立恒大,趕上國家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公司從開始的七八個人發展成為現在有14萬員工的世界500強企業。

 

  沒有國家的恢復高考政策,我就離不開農村;沒有國家每個月給我14塊的助學金,我就讀不完大學;沒有國家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就沒有恒大的今天。所以,我和恒大的一切,都是黨給的,國家給的,社會給的。飲水思源,我們一定要回報社會,一定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一定要多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當前,脫貧攻堅是我們國家的頭等大事。恒大和全國其他企業一樣,積極投身脫貧攻堅戰。2015年12月,恒大集團結對幫扶貴州省畢節市,我們抽調2108人組成扶貧團隊,常駐烏蒙山區,無償捐贈110億,建設50個新農村、12個移民社區,從大山深處搬出5.2萬貧困戶,從大山深處移民出22.18萬貧困群眾;為畢節全市七縣三區的貧困群眾建設6萬多棟蔬菜大棚,90多萬畝中草藥、經果林和蔬菜瓜果大田基地,建設447個肉牛養殖基地,調配、改良了60多萬頭基礎母牛,為各個產業引進了79家上下游龍頭企業,解決8萬多人就地就業,打造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蔬菜瓜果基地和肉牛養殖基地。到2020年,在畢節各級黨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將協助畢節各級政府,幫扶全市103萬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

 

  恒大成立22年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累計為國家交稅1850多億,各種慈善公益捐款100多億,現在每年為社會解決就業260多萬人。多年來,我一直認為,作為民營企業,我們依法依規、專心專注、兢兢業業地做好自己的企業,把自己的企業做大做強,為社會多創造財富,為國家多交稅收,為社會多解決就業,這就是對社會最好的回報。

 

  扶貧濟困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們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我們將一如既往,和廣大愛心企業、愛心人士一道,助推慈善公益事業的發展,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貢獻我們的力量!

 

  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 a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