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審制度再獲完善 監督管理效率進一步提升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7月7日,中國證監會新任新聞發言人高莉宣布,主板發審委和創業板發審委將合并,并設立發審委遴選委員會、發行審核監察委員會,以此完善并強化發審制度的監督管理。
分析人士認為,兩大發審委合并有利于統一審核理念和審核標準,提高IPO審核效率。同時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構建防腐長效機制。這對A股市場的長遠良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發審委合并提高審核效率
早在2016年9月,證監會就對主板和創業板發審委結構進行過一輪調整:減少來自證監會的委員人數,增加來外部專家人數,并將創業板發審委員總人數(主要調減兼職委員人數)從35人調整為25人。
此次主板和創業板的調整則更為徹底,新修訂的《發審委辦法》,除了主板和創業板發審委合二為一外,“為保證發行審核工作正常開展,將適當增加專職委員數量,委員總數將增加至66名”。另外任期方面也有所調整。委員連續任期由最長不超過三屆,改為不超過兩屆,且每年至少更換一半委員。
有投行人士認為,“此次合并,首要原因是2016年下半年開始推行的IPO常態化。常態化要求監管審核從嚴,同時過會節奏又要加快,這需要發審委迅速提高業務能力。”
證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7月6日,今年證監會受理IPO企業651家,受理企業數量同比增加了303%。其中,已過會56家,未過會595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559家,中止審查企業36家。據證監會的最新安排,發審委還將于7月11日、7月12日審核浙江皇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的IPO申請。
“兩大發審委合并,統一的不僅僅是上市過會的門檻,同時理順審核理念和審核方法。這將有效優化配置行政資源,提高發行審核效率。”上述人士續稱。
完善制度杜絕發審腐敗
“除了加快企業上市審核速度外,如何杜絕發審腐敗、建立反腐長效機制,是此次修訂《發審委辦法》的另一因素。” 一位曾擔任過證監會發審委委員的人士告訴記者。
今年4月,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就表示,交易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敢于亮劍。對權力要予以更嚴格的監督,還市場一個清明的投資環境。事實上,在打擊發審腐敗方面,證監會一向手段強硬。2015年,創業板發審委兼職委員胡世輝因嚴重違紀違法被雙開;2017年初,前發審委員馮小樹非法牟利2.48億案,更是開出4.99億元的罰單。
此次新修訂的《發審委辦法》,則著眼于建立長效機制,堵塞漏洞、防微杜漸。新辦法還強化了發審委選聘、運行、監察相分離原則。專門設立的發審委遴選委員會,增加面試和考察環節,按照依法、公開、擇優的原則選聘發審委委員;而新設立的發行審核監察委員會,將采取按比例抽查發行審核項目的方式,監察審核工作。倘若發審委委員因違法違規被解聘,將會被證監會嚴懲,同時推薦該委員的相關單位也要受到處罰。
對于防止發審腐敗,證監會發言人高莉態度明確:“要查隱患、堵漏洞、補短板,強化發審委監管制度,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長效機制。”
“強化監督,將有效提高發行審核工作的公信力;適當增加專職委員數量、吸收證監會以外的專家參與審核工作,也有助于發揮專家把關功能,從源頭上提高公司質量。”上述人士表示。 責任編輯: a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