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協李毓毅帶隊考察恒大足校 點贊足球"黃埔軍校"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近日,中國足協副主席李毓毅、容志行帶領足協考察組前往恒大足校調研。考察組高度評價恒大足校的辦學實踐,希望恒大足校成為中國足球的“黃埔軍校”。創立不到五年的恒大足校,為何被業界權威人士頻頻點贊?記者近日走訪了這座全球最大的寄宿制足球學校,希望能近距離探究答案。
“凈投入”累計超20億
“在校生超過2800人,教師教練達到296人,學生規模和師資力量在國內國際都無出其右。”一提到恒大足校,資深體育評論員程崗就稱贊不已。
事實上,對于恒大足校的硬件軟件設施和師資力量,連《金融時報》都驚嘆其“規模宏大、世界第一”。
![]()
2015年6月24日,恒大足球學校吉尼斯世界紀錄 “最大的寄宿制足球學校”稱號證書頒發儀式在學校國際比賽場隆重舉行
這一切的背后,是恒大集團不惜成本的巨大投入。在建校之初,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就表示,辦校是出于社會責任,足球要靠自身基礎,不能只靠買外援,買外援可以提高聯賽的水平,激活球市,但要真正提高中國足球水平,還是要從青少年抓起。
足校的財務人員向記者介紹,從籌備建設開始,恒大足校已經累計投入超過20億元,而且,恒大每年都要在足校上“凈投入”。
他表示,恒大足校的在讀學生每人每年繳納的學費為小學5萬元,初中5.5萬元,高中6萬元。但足校人均每年教育成本支出6.5-7萬元。每年學費收入與實際支出之間的差額,全部由恒大集團足額補貼。
據統計,建校至今,恒大每年為足校補貼運營經費都約1億元。以2016年為例,足校收入約1.2億元,實際支出則超過2億元。
![]()
皇馬外教指導學生
“在設施、教練、乃至學生伙食問題上,恒大從來不吝嗇。”恒大足校校長劉江南說。
他介紹,支出的一半以上用于聘請世界一流的顧問及教練團隊、補貼全體學生伙食費、支付各年齡段代表隊的國內國際比賽經費(包括將最優秀的75名學生送到西班牙分校接受世界先進的足球訓練)等。目前,學校現有員工500多人,師生比接近1:5,這個比例遠遠高出普通學校1:13的數字,同時,足校提供一流學訓及生活硬件條件,包括學生良好的食宿、服裝、醫療、各種先進學訓設備、50塊場地及千畝優美校園環境的運行與維護。此外,學校有300名足球精英學員以及近千名貧困生分別享受精英球員免費政策和扶貧救助政策。僅扶貧生一項,恒大集團通過與中國扶貧基金會合作,已累計救助2747人次、超8000萬元。
首創青訓“一條龍”模式
辦學不到五年的恒大足校,已經成為國內和國際足球界一股蓬勃的新生力量。截至目前,恒大足校各年齡段男女足隊伍總共參加全國性比賽約50次,共獲得冠軍4項,亞軍6項,季軍5項。此外,足校學生已有120余人次入選各年齡段國青、國少隊,多名優秀球員入選恒大淘寶足球俱樂部各年齡段梯隊。
![]()
2015年9月21日,西班牙馬德里時間9月20日,恒大集團許家印主席視察恒大足校西班牙分校。圖為許家印與小球員交流,勉勵他們抓緊大好機遇努力學習、刻苦訓練,早日為中國足球作貢獻
2016年10月30日,中超第30輪比賽,恒大用年僅16歲零8個月的“00后”小將張奧凱,換下年紀最大的隊長鄭智,成為“00”后中第一位在中超賽場上出場的球員。
張奧凱只是一個例子。為了打通人才上升路徑,恒大更是首創了青訓“一條龍”模式。2017年2月,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在恒大淘寶足球俱樂部新賽季全體會議上明確提出,進一步完善青少年足球人才梯隊建設,實施恒大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一條龍”模式。
恒大的“一條龍”模式是指,8歲到15歲(含15歲)的小球員在恒大足校培訓,16歲以上的全部在俱樂部培訓,即要么進入恒大俱樂部各梯隊,要么在恒大足校成立的丙級業余俱樂部繼續進行培訓。從足校到梯隊,從梯隊到預備隊和一線隊,都有明確的指標,讓足校的學員們看到了實實在在攀登職業足球金字塔頂尖的希望。
![]()
攻破球門瞬間
難能可貴的是,恒大也從未忽視金字塔尖之外的學生。劉江南介紹,從四年多的辦學實踐來看,足校有望走上職業足球道路的學生畢竟是少數,而其余學生發展道路,是成為有足球特長的文化人,進入大學深造后從事與足球相關的工作。
據統計,恒大足校小學生成績與中國教育強區成績對比,達到其88%;中學生成績達到學校所在地清遠市的平均水平;2016年中考,足校學生奪學校所在地清遠市清新區數學單科狀元,1人進入清新區中考總分前10名;2016年高考,足校40名首屆高中畢業學生中有37人進入本科、專科院校或職業俱樂部,成才比例達92.5%。
“恒大足球學校致力于培養兩類人才,有文化底蘊的足球人、有足球特長的文化人。因此,恒大足校兼具足球學校精英人才培養與校園足球普及兩項功能。”劉江南說。
事實上,近兩年隨著校園足球運動蓬勃發展以及各職業俱樂部積極組建各級梯隊,恒大足校的普通隊球員已經成為“香餑餑”。據統計,學校每年大概有600人左右的學員返回家鄉,成為各地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爭搶對象,其中許多人因此進入當地重點學校,成為當地校園足球開展的骨干。此外,有部分普通隊中的優秀球員,被各省市、各級別足球俱樂部選中,進入職業和半職業俱樂部梯隊。
打造“中國足球青訓科研中心”
除了教學與訓練,恒大足校更是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中國足球青訓的科研中心。
4月26日,國務院足球改革發展部級聯席辦公室將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足球改革重大課題研究成果。屆時,恒大足校承擔的課題《中國青少年足球訓練的理論思考與實踐探索——恒大足球學校實證研究》,也將在發布會上發布與推廣。
眾所周知,國務院足球改革發展部級聯席辦公室是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的最高領導機構。將中國足球青訓這樣宏大和重要的命題交給恒大足校,無疑寄托著沉甸甸的信任。縱觀國內,或許也只有恒大足校這樣規模、師資和辦學、研究水平,能夠承擔這一課題。
“這一課題凝聚學校全體員工四年多來對中國足球、尤其是青少年足球教育、體教結合等方面的思考與探索,受到課題評審組的高度評價,為國家有關決策部門從更高的層面制定足球改革的決策提供了理論及實踐依據。”劉江南說。
據了解,恒大足校自主研發的青少年足球人才評價體系已于2015年下半年在校內投入使用,填補了中國青少年足球人才評價領域空白。
恒大足校的科研人員介紹,這套評價體系以大量數據樣本為基礎,以現代足球訓練特征及青少年身心生長發育規律為依據,構建了體能、技術、戰術意識及心智能力的客觀評價標準,從而改變了以往僅憑運動成績及教練員直覺評價運動員的傳統做法。 責任編輯: a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