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網絡)

 

  針對男幼師稀缺的問題,我省將實行男幼師“定向免費”培養;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或將納入對學校的評價;將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納入社區教育……安徽省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期間,針對省政協委員們關注的教育熱點問題,日前省教育廳予以回復并提出多項試點。
 
  我省將實行男幼師“定向免費”培養
 
  體育課沒人教、幾所幼兒園僅有一位男幼師“輪流轉”……對于我省大多幼兒園來說,男幼師的稀缺程度堪比“大熊貓”。針對男幼師稀缺的問題,省政協委員楊傳友就提交了“關于在我省實行男幼師‘帶編’培養的建議”。
 
  針對我省幼兒教師的培養問題,省教育廳回復稱,目前,我省已經以安徽師范大學為龍頭,以安徽省高等院校教師教育合作委員會為平臺,積極推進學前教育園長和教師的培養和培訓。同時,鼓勵師范院校加強學前教育專業建設,要求相關高校配足配齊教師教育課程教師,鼓勵專業教師到幼兒園參加教育實踐,鼓勵學生到幼兒園進行專業實習實訓。
 
  “下一步,我省將積極穩妥推進定向培養師范生。尤其是做好建議中提到的關于‘在學前教育師范院校招收男性免費幼師生,建立有利于幼兒園男性教師的補充機制’等問題的研究,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等做好相關工作的調研,進一步完善定向培養師范生工作。”省教育廳回復,將鼓勵現有舉辦學前教育的高校在現有政策的基礎上加大對男性幼師生招生、培養、就業等環節政策傾斜,吸引更多的男性學生報考學前專業,為形成良好的幼兒教育生態環境打下基礎。
 
  我省中小學生超重及肥胖率
 
  我省中小學生的體質如何?安徽省政協委員楊增權關注到這一問題,并提交一份“關于加大青少年體質健康監測,全面落實‘健康中國’戰略”的提案。
 
  省教育廳公布了一組相關數據,2014年安徽省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數據顯示,與2010年相比,2014年我省城鄉學生身高、體重和胸圍等身體形態指標發育水平總體呈現繼續增加趨勢,中小學生運動素質繼續表現為穩中趨好;與2010年相比,7~18歲學生中,除少數組別外,多數組別學生的速度、柔韌、力量、耐力等運動素質指標呈現穩中向好態勢。營養狀況持續改善,學生低血紅蛋白檢出率整體呈下降趨勢,中重度營養不良少見。
 
  除了視力不良檢出率仍居高不下外,超重及肥胖率整體也呈現升高趨勢。根據數據顯示,男生肥胖檢出率為2005年5.0%上升至2010年8.0%和2014年的7.8%,男生的超重檢出率2005年的7.5%上升至2010年的12.9%和2014年的14.4%。女生肥胖檢出率亦呈現出有所升高,由2005年的2.7%上升至2010年的3.6%和2014年的3.8%。
 
  省教育廳表示,下一步,我省將把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納入對學校的評價體系中,以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和公示制度為突破口,將學校體育與學生健康情況置于全社會的監督下。同時,要加快學生體質與健康監測網絡建設,定期公布監測結果,及時指導學校體育衛生工作。
 
  鼓勵學校成立校園欺凌治理工作小組
 
  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在全國多地發生,不少受害學生會選擇沉默。針對省政協委員王芯茹提出的“關于有效預防和遏制校園欺凌及暴力行為的建議”,省教育廳表示,鼓勵我省中小學成立了校園欺凌治理工作小組,并通過心理健康輔導對實施欺凌的學生進行心理引導。
 
  記者了解到,如今,我省許多學校成立了校園欺凌治理工作小組,梳理并發布了校園欺凌行為清單,制定了校園欺凌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及流程,設置了舉報信箱和電話。“目前,我省很多中小學校普遍設立了心理健康輔導室,配備了專兼職教師,培養學生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對實施欺凌的學生進行教育引導和心理健康教育。”省教育廳表示。
 
  不僅如此,省教育廳還要求學校定期開展調查,每學期期中通過無記名問卷對全體學生開展防治欺凌專項調查,及時查找有可能發生欺凌事件的苗頭跡象。一旦發生欺凌事件,學校的校園欺凌治理工作小組要立即深入開展調查認定和研判處理。
 
  此外,我省將結合各地實際,要求司法部門借鑒國外做法,對實施校園欺凌和暴力的未成年人設置多種教育矯正措施,如送入專門學校或專門機構接受教育矯正,從事社會服務等,既保證對社會秩序的維護,又保護涉案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將調查移動互聯網時代青年閱讀行為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下,青年大學生如何才能養成閱讀經典圖書的習慣?在今年的兩會上,省政協委員陳忠衛就提出了《關于引導青年大學生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閱讀經典圖書的建議》的提案。
 
  省教育廳表示,將開展移動互聯網時代青年閱讀行為調查。目前,已經在全省選取了合肥工業大學等15所高校,4750名大學生進行了思想狀況調查,含大學生網絡行為以及網絡閱讀行為等進行了調查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關建議和對策。
 
  與此同時,還將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網絡資源建設。在安徽基礎教育資源應用平臺開辟專欄,為全省各地持續提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相關資源,開設“國學講壇”,組織省內外專家學者開壇講學,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推向深入。
 
  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納入社區教育
 
  隨著“二孩政策”的推行,越來越多的雙職工家庭期盼有0—3歲嬰幼兒的托管業務。針對這一問題,九三學社安徽省委提出《關于大力發展0-3歲嬰幼兒社會化托育服務的建議》的提案。
 
  “保障3-6歲的兒童入園,這項任務仍十分繁重,全省學前教育資源總量不足,在園幼兒只是適齡幼兒的五分之四,另外還有33.3萬幼兒在保教水平很低的民辦幼兒看護點,‘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需要繼續花大力氣解決。”省教育廳表示,擴大學前教育資源,整改民辦幼兒看護點,推進學前教育的普惠性,這是現階段學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省已經在有條件的地區開展了早期教育的試點。記者了解到,在蕪湖市南陵縣實驗幼兒園的早教指導中心,2014年秋季順利舉辦,運轉正常。另外,合肥市也于2014年秋季在廬陽區開辦了紅星早教指導中心,該中心在原有紅星幼兒園的基礎上,由廬陽區政府投入400多萬元改建后創辦而成,教職工12人,其中8位教師取得了雙證書(教師資格證、育嬰師證)。
 
  省教育廳表示,今后,將攜手推進社區教育發展,將嬰幼兒早期教育納入社區教育內容,加強與社區幼兒園、衛生服務中心合作,開展形式多樣的早期教育活動。推動構建以社區為依托、以學前教育機構為中心、全面輻射家庭的0-3歲嬰幼兒早期托養指導服務體系。“早教工作是一項新生事物,仍處在試點探索階段。下一步,我們將攜手有關部門,結合我省實際,加快試點進程,總結經驗,努力推進0-3歲早期教育工作。”
責任編輯: 一米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