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么垃圾?”這句發自靈魂的拷問,逼“瘋”了上海人民。不少合肥市民在看“熱鬧”的同時,也充滿了“危機感”。
 

合肥的垃圾分類難不難?為何與上海的“干濕垃圾”分類不同?市民不分類會被罰款嗎?以后會不會也有“桶邊大媽”?帶著這些疑問,記者專訪了合肥市城管局環境衛生管理處處長李大勇。

問:垃圾分類會“逼瘋”合肥人嗎?

回應:垃圾分類不復雜合肥提倡“粗分法”

上海實施強制垃圾分類后,在社交網站上,各類段子頻出。“哈哈哈哈,我同學為了不扔垃圾今天連夜跑回江蘇了”,“最近小區里面人氣最旺的地方不是健身器材附近,而是垃圾回收站附近(捂臉笑)”…… “垃圾分類上海”甚至成為新浪微博熱搜話題。

垃圾分類真的這么難嗎?同樣作為垃圾分類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垃圾分類會不會把合肥人“逼瘋”?

“垃圾分類并不復雜,網上說上海人被逼瘋更多是段子、調侃,是對垃圾分類的一種誤解。”李大勇笑稱。

比如,網上有段子說一杯喝不完的珍珠奶茶要進行多次分類,液體倒進水槽,再把珍珠奶茶里面的“珍珠”扔進濕垃圾中,最后再把外面的杯身壓扁扔進干垃圾……

“其實沒有這么復雜,合肥的垃圾分類提倡越簡單越好的原則。”李大勇說,“喝不完的珍珠奶茶當餐廚垃圾扔掉,包括還有網上段子說的龍蝦殼分類就更簡單,直接當成餐廚垃圾扔掉就行。”

“簡單易懂的垃圾分類形式,可以提高市民參與的積極性和可操作性,逐漸養成垃圾分類的生活習慣。”李大勇說,合肥一直提倡“粗分法”,其實包括上海也是實施“粗分法”。

就像礦泉水瓶,瓶身與瓶蓋雖然都屬于可回收物,而瓶身貼紙屬于其他垃圾,如果實施精分就會讓垃圾分類變得很復雜,難操作。

“對市民來說,只要將瓶子丟到‘可回收物’的垃圾桶即可,分揀員后續要將瓶身貼紙、瓶蓋和瓶身分開,送到不同的處理中心。”李大勇說,垃圾分類并不難,難的是一直堅持做垃圾分類。

問:垃圾不分類,會被罰款嗎?

回應:合肥垃圾分類地方立法已啟動

上海作為先行開展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如果個人或單位未按規定分類投放垃圾將面臨處罰。與上海同屬“46個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城市”的合肥,會不會也對個人進行罰款?

記者了解到,合肥已制定和實施了《合肥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其中包括對違規分類的單位、個人實行處罰的責任條款。今年4月份,蜀山區一家物業公司因將餐廚垃圾傾倒在綠化帶,收到了全市垃圾分類管理的首張“罰單”。

“雖然目前合肥也有相應的處罰條款,但是與《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相比,《合肥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只是政府規章,而不是地方性法規,因此其法律強制力度不如《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李大勇說,當前合肥垃圾分類地方立法也已經啟動,7月4日市人大一行來到合肥市城管局開展了立法調研工作。

“垃圾分類在上升為地方性法規后,具有強制性,如果個人存在違規行為,也將可能像上海一樣受到處罰。”李大勇說。

問:合肥的垃圾分類為何沒有“干濕分類”?

回應:取決于垃圾后端處置系統不同

隨著上海生活垃圾的實施,“干垃圾”與“濕垃圾”這兩個專業名詞進入市民視野,而干濕垃圾的區分也讓市民有點“懵圈”。比如,濕巾再濕也是干垃圾,堅果殼再干也是濕垃圾。

與上海不同,合肥為何沒有分“干濕”垃圾?垃圾分類的標準是如何確定的?

李大勇說,合肥實施的“四分法”,是根據《安徽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導則》要求而確定。從全國及至世界范圍來看,其實生活垃圾分類本身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是依據各個地區清運、處理的情況來制定前端的分類標準。

“合肥實行四類垃圾分類,是取決于現有的垃圾后端處置系統。”李大勇說,合肥建有垃圾焚燒發電廠可以處理其他垃圾,危廢處置廠可以處理有害垃圾,而餐廚垃圾處理廠可以分解餐余垃圾。

問:桶邊值守的“上海大媽”會在合肥出現嗎?

回應:桶邊值守和定時定點投放兩制度并舉

在上海實施垃圾分類后,每當早晨拎著垃圾袋來到垃圾箱時,需要接受執勤大媽的“盤查”和“拷問”。那么,合肥會不會有桶邊值守的“大媽”?

“我們到上海學習了這一經驗作法,發現這種制度效果很好,也將借鑒這一做法。”李大勇表示,“桶邊值守員”不僅可以監督市民養成分類處理的習慣,實時勸導市民做好生活垃圾的分類投放;遇到市民錯投的情況,值守員也會及時糾正,大大提高垃圾分類投放準確率。“目前新站區正在準備啟動試點工作。”李大勇透露。

除了“桶邊值守”外,合肥下一步還將同步試點垃圾“定時定點投放”。

“撤除原有的垃圾桶,在小區中心或出入口處新設置垃圾分類收集點,居民可在規定時間段內進行垃圾分類投放,并有值守員在這一時間段值守督導,只要超過時間,垃圾桶就會被鎖起來。”李大勇表示,“桶邊值守”和“定時定點投放”兩項措施相結合,有利于引導市民養成良好的垃圾投放習慣。

問:試點小區以外的市民為何也要學習分類?

回應:“意識應走在行為前頭”

既然終端處理能力還存在短板,為何除試點區域外,合肥也在大力宣傳垃圾分類,倡導市民開展垃圾分類?

對于這樣的疑問,李大勇表示,“意識應該處于行為之前,垃圾分類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過程。”

合肥生活垃圾分類沒有覆蓋的區域,居民還是習慣生活垃圾“一包丟”,這一長期養成的生活方式一時難以有大改變。對于垃圾分類,居民要經歷一個從不了解到了解,從了解到參與,從參與到正確分類的過程。

“垃圾分類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終端處置設施建設是其中關鍵的一步,垃圾分類的習慣越早培養越有利,這兩個過程缺一不可,需要同步完成,齊頭并進。”李大勇表示。

[垃圾分類知識]

今年3月15日起正式施行的《合肥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了本市的垃圾分類標準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廚垃圾和其他垃圾”四類。具體標準如下:

可回收物,是指可循環利用和資源化利用的紙張、塑料、金屬、紡織物、電器電子產品、玻璃等。

有害垃圾,是指對人體健康或者自然環境造成直接或者潛在危害的廢棄物,包括廢電池(普通堿性電池除外),廢熒光燈管(日光燈管、節能燈等),廢溫度計,廢血壓計,廢藥品及其包裝物,廢油漆、溶劑及其包裝物,廢殺蟲劑、消毒劑及其包裝物,廢膠片及廢相紙等。

餐廚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餐飲服務、單位供餐等活動中產生的廢棄物,以及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產生的腐爛蔬菜瓜果、腐肉、碎骨、蛋殼、畜禽產品內臟等。

其他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餐廚垃圾之外的其他生活垃圾。
責任編輯: 淝南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