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分娩是最好的分娩方式,但許多女性對順產帶來的巨大疼痛心有恐懼。此前,國家衛健委發文,將在全國范圍內遴選一定數量的醫院開展分娩鎮痛診療試點,試點范圍為具備產科和麻醉科診療科目的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婦幼保健院或婦產專科醫院,試點醫院名單將于明年1月公布。而從明年起,我省產婦也將有機會在更多醫院利用分娩鎮痛技術減輕分娩疼痛,從而實現自然分娩。

 

  省婦幼保健院麻醉科主任汪勝友說,分娩鎮痛,常常被人們稱為“無痛分娩”。其介紹,產婦分娩的疼痛還是很厲害的。在醫學疼痛指數中,分娩的疼痛指數位居第二,僅次于燒傷疼痛。主要是宮縮刺激中樞神經引起劇烈的疼痛。

 

  疼痛指數從0級到10級,大部分產婦在分娩時的疼痛感會在7~9級,也有少部分達到10級,而且每個人對疼痛的主觀感受不一樣。“只要產婦出現規律宮縮、沒有禁忌癥、感覺有需要時,就會給產婦進行椎管穿刺,進行持續鎮痛,讓產婦對疼痛感保持在3級以下。”汪勝友說:“分娩鎮痛技術并不是什么高精尖技術,臨床應用也沒有太大的技術難度,其操作要求與剖腹產麻醉的穿刺部位、方式和使用藥物種類都一樣。”

 

  無痛分娩六大知識點,你都知道嗎?

 

  汪勝友說,無痛分娩實際上并非完全無痛,而是采用椎管內麻醉的方法,使用麻醉藥物減輕產婦順產的劇烈疼痛,但又要讓產婦保持在可忍受的疼痛狀態,從而能夠持續刺激產婦宮縮,有效進行分娩。

 

  汪勝友說這是由于多種原因造成的。其一,使用分娩鎮痛技術時,緊鄰產房應有搶救手術室,防止出現麻醉并發癥,但在二級醫院甚至一些三級醫院,受場地限制,產房旁邊沒有條件設置手術室;其二,分娩鎮痛需要麻醉師持續對產婦進行監護,24小時待命,少則兩三個小時,最長的達到30多個小時,整個過程比普通手術時間長得多。而在綜合性醫院的大外科、骨科、普外科等手術量飽和的情況下,麻醉師的工作強度已非常大,根本無暇分身。所以,許多醫院在此之前都沒有普及這一技術。

 

  分娩鎮痛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腹產率,更好地保障孕產婦安全,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尤其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耗氧量,防止母嬰缺氧的發生。“比起剖腹產,分娩鎮痛更安全,術后并發癥更少,也不會對產婦和胎兒造成不良影響。”汪勝友說,“對產婦來說,分娩鎮痛與剖腹產麻醉流程完全一樣,但使用的麻醉藥物濃度更低;對胎兒來說,麻醉藥物分子體積大,無法通過胎盤屏障,不會進入胎兒體內,所以胎兒很安全。”

 

  “對于分娩鎮痛,門診經常遇到產婦擔心是否會造成‘腰疼’。”對此,汪勝友解釋說,產后腰疼主要是因為懷胎10月造成產婦脊椎生理弧度改變,產后突然“放松”,以及產后照顧嬰兒過度勞累等,“國外長期研究顯示,脊椎穿刺跟腰疼沒有直接關聯。”

 

  對于有些產婦擔心脊椎穿刺損害脊髓神經,汪勝友說:“省婦幼保健院建院以來,無論是剖腹產麻醉穿刺,還是分娩鎮痛穿刺,還從來沒有發生這種意外。雖然在手術風險中,的確存在這一點,但只要在正規醫院,作為一名合格的麻醉師出現這種情況的概率極低。”

 

  汪勝友說,無痛分娩前,產科醫生會對產婦進行自然分娩評估,符合條件后,麻醉師會進行疼痛評分和麻醉咨詢。麻醉師并不是在產婦無法忍受疼痛時才進行分娩鎮痛,而是會選擇最佳時間實施,并持續給藥。凝血功能障礙、穿刺部位存在感染、雙下肢神經并發癥、腰部脊椎曾進行手術者等,不宜進行分娩鎮痛。

責任編輯: 肉餡的小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