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暑假,正是畢業生們找工作或兼職的高峰期。其間,不少人會通過58同城網等網站找工作或租房。然而,最近我省法院審理的多起案件顯示,犯罪分子利用了58同城發布虛假信息等,從而達到騙取受害人錢財的目的。記者通過梳理中國裁判文書網發現,我省已有不少市民因在58同城網找工作、租房或購二手物品等被騙,其中僅詐騙就有20起左右,詐騙套路也是多種多樣。

  [套路一] 夸大實力騙取求職者培訓費

  安徽云之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6月,袁某等為股東,公司分為咨詢部、市場部、財務部、教學部等。公司經營范圍為計算機軟件技術開發、網頁制作等。王某作為市場部負責人,在公司無盈利項目和實際業務的情況下,通過在58同城網、趕集網、以及現場招聘會等形式,發布與經營范圍不符的崗位需求等虛假招聘信息,誘騙應聘者前往該公司求職。

  公司負責人以面試名義向應聘者夸大介紹公司發展前景,許諾培訓結束后安排或推薦高薪工作、工作一定期限后全額返還培訓費等虛假的豐厚待遇,誘騙應聘者交納培訓費用參與內部培訓。公司成立至2017年2月,36名應聘者被騙培訓費用共計35萬余元。近日,袁某等9人犯詐騙罪在合肥高新區法院獲刑。

  [套路二] 改號通話騙人付款購二手車

  2016年3月至8月期間,王某某伙同他人購買用于詐騙的筆記本電腦、改號軟件等工具。然后其在58同城、趕集網等二手物品交易網站注冊帳號,以較低的價格發布虛假的二手電動車售賣信息。

  當被害人撥打預留的電話時,王某某謊稱所售車輛來路不正,以此要求被害人在其事先選定的地點交易,并要求被害人要兩人到場,一人去看車,另一人在銀行附近等待付款。

  當被害人二人來到指定地點后,王某某設法將兩人分開,用電話與負責看車的人通話,再利用改號軟件將手機更改為看車人的號碼,用以撥打等待付款的人的手機,謊稱車已看好,騙取付錢人向指定的賬號付錢。王某某伙同他人采取該手段,共計作案56起,合計詐騙金額77200元。王某某最終因犯詐騙罪,被蕪湖鏡湖區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五年。

  [套路三] 招聘兼職刷信譽返利騙錢財

  萬某通過網絡自學以及跟人學習“招聘刷信譽”的網絡詐騙方式,后在自己租住的出租屋內,利用筆記本電腦先通過中間人在趕集網和58同城網站上發布兼職招聘的虛假廣告。

  通過QQ聊天以“刷信譽返利”的方法取得求職者信任,接著讓被害人在虛假商城網站上購買所謂的“商品”,承諾將“商品”通過網絡上專門的回購商家變現,但實際上只是一個騙局。萬某以此方式詐騙多人。因犯詐騙罪,萬某被南陵縣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

  [平臺回應]已在網站進行提醒將與公安部門合作

  針對犯罪分子的不法利用,目前,58同城方面已就此有了動作。記者登錄58同城網發現,58同城相關條款規定企業在平臺發布招聘信息前需認證資質,包括營業執照、法人認證等。此外,在該網站以及APP上的醒目位置有“警惕招聘騙局”的提醒。網站以動漫的形式揭秘常見騙術。另外,在58同城網的內部頁面,也設有舉報的窗口,再次提醒求職者求職過程勿繳納費用。

  與此同時,今年6月下旬,58同城、趕集網在官微上發布聲明表示,58同城、趕集網一直以來都高度重視信息安全工作,但仍有不法分子利用花樣翻新的虛假詐騙手段,對求職者進行詐騙。

  聲明稱,58同城、趕集網將加大對于求職線下過程中常見問題的引導和提醒,對用戶求職提供全流程人工咨詢與主動服務,全面保障求職者人身、財產和信息安全;將進一步擴大求職者保障計劃、放心企業等服務覆蓋范圍,細化保障條款,解決求職者的后顧之憂;聯合公安司法部門,嚴厲打擊“網絡黑產”,對于破壞平臺生態和欺詐用戶的“黑色產業”和問題企業,其將與公安司法部門建立深度合作關系,從跟進、取證、調查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深入配合,不計成本,與違法行為斗爭到底。

  58同城、趕集網也呼吁求職者重視求職安全,重視平臺防騙提示,積極留存證據并投訴舉報。

  [律師觀點]

  防騙不能僅靠網站

  求職者自身要警惕

  安徽美林律師事務所王海波律師稱,類似“58同城網”這些求職招聘網站對發帖人及發布的信息有審核的義務,但是往往詐騙者在行騙時會有企業營業執照等合法信息,而且網站上的信息是海量的,導致網站審核難度很大,“但是網站在接到舉報信息時,有及時調查刪除不實信息的責任。因此,廣大求職者在發現疑似詐騙信息時,要積極舉報。”

  另外,王海波提醒各位求職者,在遇到招聘公司需要繳納體檢費、押金等情況時,一定要多留心眼,“招聘公司要求繳納保證金、押金等都是不允許的,體檢費用也應該有招聘單位出。”

責任編輯: 肉餡的小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