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蟲出沒,謹防叮咬 合肥疾控發布預警:野外蜱蟲密度達到峰值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武漢一女子肚皮上被蜱蟲叮咬后,竟長出了一顆黃豆大的“瘤子”;紹興出現一例因蜱蟲叮咬傳染新型布尼亞病毒,導致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死亡病例; 煙臺一果農被蜱蟲叮咬后發生高燒嘔吐……7月11日,合肥市疾控中心發布預警,全國各地陸續出現蜱蟲傷人案例,目前合肥市蜱蟲密度也達到峰值,雖然還沒有出現重傷病例,但專家提醒,一旦被蜱蟲叮咬,千萬不可生拉硬拽、強行拔除,要用科學的方法及時處理,嚴重者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合肥市疾控中心專家介紹,隨著夏季到來,全市蜱蟲密度達到峰值,人們戶外勞作時間、野外活動時間與蜱蟲的活動習性基本一致,加上夏季衣著單薄,很容易受到蜱蟲叮咬。蜱蟲,又稱草爬子,不吸血時,只有米粒大小;吸飽血液后,有指甲蓋大。蜱蟲主要棲息在淺山丘陵的草叢、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動物皮毛間。人被蜱蟲叮咬后,常出現發熱伴血小板減少,大多數患者有惡心、嘔吐及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癥狀和乏力等表現,少數重癥患者可因多臟器損害而死亡。 因此,在戶外時,應當盡量避免在蜱蟲主要棲息地如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做好個人防護,穿長袖衣服,扎緊褲腿或把褲腿塞進襪子或鞋子里;穿淺色衣服可便于查找身上有無蜱蟲。一旦發現蜱蟲叮咬皮膚,可用酒精涂在蜱蟲身上,使蜱蟲頭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頭鑷子取下蜱蟲,或用煙頭輕輕燙蜱露在體外的部分,使其頭部自行慢慢退出。現在養寵物的家庭越來越多,在寵物的耳朵、腳趾間、耳朵外沿等地方也時常能看到蜱蟲的身影,孩子和寵物接觸后記得檢查身上有沒有蜱蟲。 “如果被蜱蟲叮咬,千萬不要驚慌,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傷皮膚,或將蜱蟲的頭部留在皮膚內,引起發炎等癥狀。”專家介紹,如出現發熱、叮咬部位發炎破潰及紅斑等癥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診斷是否患上蜱蟲傳染疾病,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責任編輯: 肉餡的小包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