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發射13枚火箭彈人工增雨 明日起高溫卷土重來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摘要: 據合肥市氣象臺監測,昨日,市區最高氣溫僅有28.9℃。回想上一周,連夜里的最低氣溫都不止這個數。此外,期待已久的人工增雨條件也達標了。
吹著涼風、淋著小雨,這樣暢快清涼的日子,合肥人好久都沒有體驗過了。翻翻氣象記錄,這是入伏以來,合肥最涼快的一天。據合肥市氣象臺監測,昨日,市區最高氣溫僅有28.9℃。回想上一周,連夜里的最低氣溫都不止這個數。此外,期待已久的人工增雨條件也達標了。昨日,趁著副熱帶高壓暫時“示弱”,云層條件好,氣象部門在三十崗發射了兩枚增雨彈,三十崗、小廟、高劉等地農田土壤旱情得到改善。
今起雨勢減弱明日起高溫卷土重來
受降水影響,昨日,全省最高氣溫總體舒適,大部分地區最高氣溫不足30℃。不過,省氣象臺預計,今天開始,我省雨勢明顯減弱,4日后我省沿淮淮河以南多陣雨或雷雨天氣,同時沿江江北將出現35℃左右的高溫天氣。不過此次高溫過程從強度和持續時間上來看,很難與7月下旬抗衡,40℃+的極端高溫少見,而且持續時間都較短。具體到合肥,3日,合肥雷陣雨轉多云,26-32℃;4日,合肥雷陣雨轉多云,28-35℃;5日,合肥小雨,27-34℃。
市區今年首次使用人工增雨兩枚增雨彈在三十崗騰空
7月中下旬,高溫帶來的嚴重旱情,大家都期待著,氣象部門能及時出手,用人工增雨來送送清涼,緩解旱情。可是,人工降雨是個“看天行動”的計劃,高熱的幾天,天空幾乎萬里無云,晴空一片,無法實施。
“7月31日晚,我們就開始著手準備,等待條件成熟。”合肥市氣象臺臺長翟振芳告訴記者,“原計劃是8月1日就進行,可是條件不成熟,我們的工作人員就一直在現場待命,直到2日上午,我們在三十崗發射了兩枚火箭增雨彈。”
至于為何選在三十崗發射,翟振芳告訴記者,人工增雨需要向空中發射炮彈,而城市上空航線密集,不能隨意“指哪打哪”。“早些年,合肥航線覆蓋少,我們可以隨意選擇發射點;現在我們就選擇了一些固定點位,三十崗就是其中一個。”
人工增雨影響力有限覆蓋數十公里半徑區域
實施人工增雨,就必須有良好的降水條件,比方說要有云,云層太薄、太低都不行,必須要條件合適才能“請”下雨來。相對來說,低云族中的雨層云和層積云,或中云族中的高層云更有人工增雨的“潛力”。
那么,兩枚增雨彈騰空,效果如何?“增雨完成后,我們特意看了一下數據,三十崗以及周邊的新橋機場、小廟、高劉等地的雨量比周邊增加了3-5mm。”翟振芳告訴記者,昨日合肥市區降雨量普遍在10mm左右,剛剛達到中雨標準,而三十崗及其周邊地區的降雨量在15-20mm左右;全市雨量最大的站點是宿松路,達到20.7mm。“人工增雨的影響力有限,主要是覆蓋數十公里半徑區域,如果說包河區雨下得大,肯定和人工影響無關。”
請雨方式各有不同肥西用上了“增雨煙爐”
據合肥市氣象局災防中心負責人介紹,此次人工增雨的4個作業點共發射13枚火箭彈,增雨效果較好。除了三十崗,廬江、巢湖、肥西昨日也進行了人工增雨。其中,氣象部門請出兩門火箭炮,分別在廬江、巢湖發射了增雨彈,而肥西則“與眾不同”,采用了“煙爐”的方式。
“增雨彈需要考慮空域條件,要提前報批;而煙爐只需要在比較高的山上放置設備,讓凝結核慢慢上浮到云層就可以了。”翟振芳說,“增雨煙爐”又叫高山地面增雨煙爐,即地面碘化銀發生裝置,是一種新型人工增雨作業設備,可通過燃燒碘化銀煙條,使催化劑通過利用迎風坡上升氣流進入云中從而達到增雨的目的。
肥西境內有幾座高山,可以作業,而市區放眼望去只有大蜀山海拔較高,尚且達不到作業標準。
“還有用飛機撒播催化劑也是一種方式,它一般用來大范圍作業,成本高昂。”翟振芳說,人工增雨方式有多種,具體怎么用,還要根據當地情況區別對待。
翟振芳透露,未來幾天,周邊縣市可能還要進行人工增雨作業,而合肥市區則暫無確定計劃。
涇縣、廣德連續21天高溫
“7月我省出現兩段高溫天氣過程,分別為3-7日和11-31日,以第二段高溫持續時間長、強度強。”省氣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說,7月11-31日全省平均氣溫31℃,較常年同期異常偏高2.7℃,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高,沿淮淮河以南35個市縣為本站歷史同期最高。
和歷史相比,不論從高溫日數、高溫范圍,還是高溫極端性來說,7月這段持續高溫都顯得很特別。這段時間,全省平均高溫日數14天,較常年同期偏多8天,為1972年以來最多。涇縣、廣德連續21天出現高溫。全省25個市縣連續高溫日數達到或超過本站歷史同期極值,集中在沿淮淮河以南地區。
32個市縣出現40℃+高溫
在這一輪持續高溫天里,全省各縣市的極端最高氣溫普遍超過了39℃,有32個市縣出現了40℃及以上的高溫。7月27日,最高氣溫超過40℃的市縣有24個,為7月同期最多,最熱出現在霍山,達到42℃。當天,合肥(41.1℃)、舒城(40.9℃)、肥西(40.8℃)、肥東(40.2℃)和長豐(40.1℃)等5個站極端最高氣溫突破本站歷史極值。
7月22-28日,合肥、廣德連續5天,樅陽和黃山市連續4天,石臺、霍山、青陽和績溪連續3天超過40℃,其中,合肥和樅陽超過40℃日數突破本站歷史極值。
副高聯手異常海溫打造炎熱7月
在夏季,副熱帶高壓是高溫的重要推手,而熱出歷史新高度,則背后還有更多復雜成因。
“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異常偏強、偏西、偏北,持續穩定地控制我省上空,西南水汽輸送偏弱,我省位于水汽輸送異常的強輻散中心,是這次高溫干旱過程的直接原因。”省氣候中心對7月11-31日的高溫天也做了一番分析。“在水汽輸送異常的強輻散中心,盛行下沉氣流,空氣下沉增溫后內部水汽蒸發,使得低層水汽難以成云致雨,出現晴空少云天氣,有利于太陽輻射對地面的持續加熱,導致異常高溫干旱的發生。”
同時,冷空氣活動弱,不容易促使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減弱和東退;另一方面使得長江中下游地區持續受異常高壓控制,這是導致今年我省出現大范圍異常高溫天氣的另一重要原因。
“此外,南海和副熱帶中太平洋暖海溫異常,激發下沉運動控制長江中下游地區,從而使得副高不斷增強并持續控制長江中下游地區,造成我省出現持續異常高溫天氣。”省氣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說。
責任編輯: 一米陽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