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份靚麗的“期中考”答卷。

 

  翻開日歷,在過去的180多個日夜中,站在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這一全新歷史起點上的合肥,日夜兼程,勇于爭先,開啟了跨越發展新征程。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落戶合肥、“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獲批……合肥被國家賦予一系列重任;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經濟社會繼續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勢頭;創新發展出新出彩,項目推進又好又快,城市管理提質提品,環境保護有力有序,民生改善落細落小,黨的建設從嚴從實,半年“成績單”亮點多多。

 

  今天,讓我們來一起打開這份“期中考卷”。

 

  ●科目:就業

 

  ●答題者:合肥市人社局、公共就業人才服務管理中心、人才市場

 

  ●答卷亮點:“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穩則心定、家寧、國安。”今年上半年,合肥的就業形勢保持“穩”字當頭,全市就業總量繼續增加,城鎮新增就業人員達16.6萬人。高校畢業生是就業的重點,特別是貧困家庭的畢業生,一直是就業的重中之重。對此,合肥市為他們量身打造了“就業套餐”。

 

  簡答題一:

 

  問:今年上半年,合肥的就業情況如何?


  答:新增就業數增長近八成

 

  前不久,一份名為“2017年應屆生最向往城市TOP50”的榜單,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在榜單中,合肥名列第14位,與重慶、長沙等城市相差無幾。事實上也是如此,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才涌入合肥。今年上半年,合肥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6.6萬人,而在這組數字背后,還有高達79.3%的同比增長。

 

  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吸納更多的優秀人才,城市才會越來越美,這道“計算題”再簡單不過。未來一段時間,合肥的就業工作還會持續發力。此前,合肥公布了《扎實推進民生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未來5年內,城鎮新增就業要達到60萬人以上;到2021年,合肥市的就業結構將更加優化,重點群體就業穩定性進一步增強。

 

  簡答題二:

 

  問:就業是一項民生工程,合肥在幫助困難人群就業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提供公益性崗位11977個

 

  當前的就業形勢下,就業工作既要做到“開源”,又要做好“托底”。截至6月底,合肥已開發公益性崗位11977個,提前超額完成了全年目標任務。公益性崗位,正是合肥送給就業困難人員的“大禮包”。

 

  按照現行政策,合肥對設立公益性崗位吸納就業困難人員的各類用人單位,與公益性崗位人員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的可以享受崗位補貼和社保補貼。個人崗位補貼標準每人每月300元,企業崗位補貼每人每月100元。公益性崗位政策期滿后,用人單位繼續與就業困難人員簽訂2年以上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照每人2000元標準給予用人單位一次性補助。

 

  今年4月,合肥還下發文件,要求各地根據本區域就業困難人員數量、就業難易程度、現有公益性崗位狀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就業資金承受能力等實際情況,科學制定公益性崗位年度開發方案。

 

  分析題:

 

  問:目前,合肥最搶手的人才是什么?


  答:企業對營銷類人才的需求將持續升溫

 

  從合肥市人才市場公布的數據來看,一季度銷售類崗位占招聘需求總量的43%,牢牢占據榜首。人才市場相關負責人分析說,銷售類崗位范圍較廣,包括高層銷售總監、中層銷售經理還有基層銷售員、業務員等,都是各類招聘單位不可或缺的關鍵性人才,招聘需求量相對較大。同時,每年一季度的“元旦”、“春節”這兩個傳統節日提高了商貿、零售類企業的銷售量,也助推了銷售類人才需求量的增加。

 

  在第二季度,銷售類崗位需求占比44.6%,仍然位居榜首。

 

  論述題:

 

  問:如何幫助大學生就業?


  答:啟動“4+3”專項行動

 

  高校畢業生邁出象牙塔后,找工作是擺在面前的最大考驗。今年以來,合肥市推出“4+3”專項行動,旨在幫扶大學生就業。

 

  4月27日,合肥市“啟明星”職業指導團成立暨受聘儀式在市人力資源市場舉行,從此拉開了“4+3”專項行動的序幕。所謂的“4”,指的是“啟明星”校園指導;人社局長進校園、專場招聘會對接;開展線上線下專項招聘;貧困高校畢業生專項就業服務等4項活動。“3”,則是實施基層就業促進工程;實施就業創業能力提升工程;實施貧困家庭大學生促進就業暖心工程。

 

  “‘4+3’既是幫扶活動的主體,又貫穿了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的全鏈條。”合肥市人社局就業處處長吳躍東評價說。活動開展以來,已向1500余名高校學子宣講職場環境、講授就業經驗,幫助他們找到滿意的工作。

責任編輯: 一米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