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獲批“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 為何“花落”合肥?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摘要: 8月1日,合肥市建設“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啟動大會召開,宣布合肥市成功獲批“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
![]() “國字號”榮譽花落合肥!8月1日,合肥市建設“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啟動大會召開,宣布合肥市成功獲批“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成為制造業國家隊隊員,這既是國家和省賦予合肥探索創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邁向中高端的重大使命,也是合肥借勢推進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實現跨越發展的重大機遇。
記者了解到,根據《合肥市建設“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實施方案》,合肥將在未來三年集中資源、集聚力量,全面完成制造業轉型升級發展的創建目標。
2016年初,合肥開始著手申報創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申報工作被列為部省合作共同推進事項,合肥市將創建試點示范工作列為“一號工程”加以推進。
今年3月24日,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專家組一行9人來肥現場評估,對合肥市試點示范創建工作給予高度評價,一致表示支持將合肥列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
今年4月,合肥迎來了入選“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的利好消息。根據國家工信部的正式批復,旨在通過合肥市創建工作的先行先試,進一步發揮合肥作為示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引領皖江經濟帶、合肥都市圈、合蕪蚌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提升安徽在全國區域發展格局中的戰略地位。
為何“花落”合肥
合肥為何能躋身制造業“國家隊”?合肥市經濟快速發展得益于狠抓制造業不放松,躋身制造業“國家隊”亦是如此。
近年來,合肥市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立市、制造強市、質量興市戰略,推動資源要素向制造業集聚、政策向實體經濟傾斜,形成了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為主導的先進制造業體系。
通過不斷創新產業發展的模式、成果轉化的方式,大力推動制造業發展,形成了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為主導的先進制造業體系——抓住京東方這個龍頭,最終完成產業鏈的集聚,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新型顯示面板生產基地,形成“龍頭企業-產業鏈-產業基地”的發展模式;首創光伏“制造+應用”模式,打造中國光伏應用第一城;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發揮高校院所創新主角作用,倡導“把論文寫在產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上,成果轉化在企業里”,聚力打通科技創新“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努力讓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十二五’以來,全市工業引資6400億元,占全市引資總量的48.7%。目前全市存量企業中有70%是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來的,提供了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量的70%,固定資產投資的60%,地方稅收增量的50%。全市已建41家智能工廠和320個數字化車間,46家企業通過國家兩化融合貫標驗收,占全國通過企業總數的4.6%。合肥新站高新區獲批國家首批產城融合示范區。”據合肥市經信委負責人介紹,目前,合肥已經成為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擁有37個工業行業、200多個工業門類、2000多種大宗工業產品,發展進入新階段。
貢獻“合肥經驗”譜寫“合肥篇章”
8月1日,《合肥市建設“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實施方案》正式發布,合肥市建設“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正式啟動。面對這次歷史機遇,《實施方案》給出了創建的“時間表”和“任務表”,提出到2019年,要全面完成創新能力、質量效益、兩化融合、產業機構、綠色發展等五大類共15項創建目標。
“一新一強”總目標
未來三年試點期,合肥市將集中資源、集聚力量,立足“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這個新起點,堅定試點示范的目標途徑,瞄準“一新一強”的總目標——建成全國性產業創新中心,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制造強市;聚焦重點產業領域建設“3411”產業體系,改造提升以家電、汽車及零部件、裝備制造為代表的三大傳統優勢產業,發展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汽車為代表的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一批生產性服務業和一批未來產業,特別是主攻產業鏈核心環節和價值鏈高端環節,加快壯大新型顯示、集成電路、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量子通信、軟件及智能終端、智能機器人、燃氣輪機、高端醫療裝備太陽能光伏等細分領域規模,提升合肥制造業核心競爭力。
為了實現創建目標,合肥市端出了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工業強基突破、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智能制造推進、品牌質量提升、綠色制造推廣、產業國際化加速等“八大工程”。為了實現創建目標,合肥市成立了以市委書記為第一組長、市長為組長,各職能單位負責人為主要成員的試點示范城市工作領導小組。在每項重點任務中,都明確了牽頭部門和配合單位,確保試點示范工作無障礙、快節奏推進。為了實現創建目標,合肥市圍繞質量效益、創新能力、產業結構、兩化融合、綠色發展等五大類型十五項指標,并探索建立產業創新發展體系、區域協同創新體系、人才支撐體系和政策機制保障體系等4大新型制造業支撐體系。
譜寫嶄新“合肥篇章”
要想真正走出一條更有質量更加均衡更可持續的發展路徑,離不開合肥現實工業情況。合肥現有工業基礎廣,既有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型顯示產業集群、世界級智能家電產業集群,又有散落在細分市場的小微制造企業。未來三年,合肥將廣泛推廣“中國IC之都”、“中國聲谷”、“中國軟件名城”、“中國光伏第一城”等制造業名片,深入實施技改行動計劃,強力推動制造方式向智能制造變革。以整廠智能化改造為重點,重塑制造流程,推進互聯網+制造,繼續開展“兩創”產品、光伏產品、節能環保產品的優勢產品征集推廣,抓好“制造業單項冠軍”、“安徽工業精品”的遴選推薦。引導企業發展互聯網個性化定制,按需制造等新型制造方式,推動形成基于消費者需求動態感知的研發制造和產業組織方式,實現從制造向“制造+服務”轉型升級。
如今,“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的創建號角已吹響。《實施方案》展現了未來合肥市制造業轉型升級發展的壯觀圖譜。任務艱巨,使命光榮,只有大膽創新,敢于試點,早出成績,方能為制造強國建設貢獻更多“合肥經驗”,譜寫出嶄新的“合肥篇章”。(合肥晚報樂天茵子)
名詞解釋:中國制造2025
中國制造2025,是中國政府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
2014年12月,“中國制造2025”這一概念被首次提出。“中國制造2025”提出,堅持“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整體推進、重點突破,自主發展、開放合作”的基本原則,通過“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第一步,到2025年邁入制造強國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國制造業整體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制造強國前列。
為扎實推進制造強國戰略實施,工信部于2016年2月啟動了“中國制造2025”城市試點示范創建工作,計劃通過3至5年的努力,在全國率先建成一批新型制造業強市和強區,以點帶面示范推廣,加快制造業整體素質提升。“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為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舉措之一。
責任編輯: 一米陽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