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推行“按病種付費”為主復合型付費方式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摘要: 推廣縣域醫共體試點經驗、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以及改革基本醫保支付費用將是2017綜合醫改的重點工作內容。
7月26日,2017合肥市綜合醫改和計劃生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市政務中心召開。會議上,縣區、市屬公立醫院代表簽訂了醫改責任“軍令狀”,打造“合肥版”綜合醫改。其中,推廣縣域醫共體試點經驗、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以及改革基本醫保支付費用將是2017綜合醫改的重點工作內容。
“牽手”大型醫院建立分級診療
作為醫改的配套政策,“縣域醫共體”不僅減少了患者的住院費用,提高了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和收入,同時減少了新農合資金支出。從2015年起,我省選取15個縣正式啟動“縣域醫療服務共同體”試點。在縣域,縣級醫院為龍頭,“牽手”鄉鎮衛生院,組建縣域醫共體,實行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縣級醫院通過定期委派骨干醫生到基層坐診等方式,幫助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2017年全省新增25個試點縣,全省“縣域醫共體”試點縣增加到65個。
大病大治,小病小治,今年合肥醫改將總結肥西“縣域醫共體”試點經驗,全面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其中,合肥市5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牽手”16家大型醫院開展分級診療工作。根據醫改要求,城區由區衛生計生主管部門組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三級醫院組建醫聯體,專科聯盟,實行“1+1”或“1+1+1”模式。各縣由縣級醫院牽頭,聯合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組建縣域醫共體,進一步鞏固提升醫共體制度。同時,全市將繼續推進“醫共體+120院前急救”服務體系建設,健全分級診療配套政策,積極運用價格、醫保支付、績效考核等激勵約束機制,探索將公共衛生服務機構納入醫共體,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逐步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
后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80%
今年以來,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納入2017年重點做好十件事之一,家庭醫生制度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據了解,2011年12月,廬陽區在安徽省率先啟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先期在雙崗街道一里井社區開展試點,建立以全科醫生為核心的服務團隊,與轄區居民家庭簽約,提供基本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2012年5月,根據合肥市統一部署,廬陽區各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面實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目前,合肥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30%。
為了廣泛樹立“人人有家庭醫生”、“人人參與健康管理”的健康新理念,達到讓家庭醫生真正成為居民健康“守門人”的目標,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重點人群全覆蓋是今年合肥市綜合醫改的工作重點。公立醫院私立醫院并存,合肥綜合醫改要全面結合全市當前醫療情況,努力實現“合肥版本”綜合醫改。針對家庭醫生這塊內容,今年醫改要求實行“一免三優先”和醫保支付傾斜政策,推行家庭病床等服務,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穩定期常用藥品,符合條件的患者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享受兩個月的長處方便利。全面推廣有償簽約服務,簽約服務費按照每年120元每人的標準,由醫保統籌基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和簽約居民共同承擔,其中居民每年承擔20元。力爭到2019年底,全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80%,重點人群簽約服務全覆蓋。
推行“按病種付費”為主復合型付費方式
隨著醫改進入“深水區”,改革基本醫保支付政策成為當前醫改工作重點。目前,我國廣泛應用的醫保支付方式為按服務項目付費,即“對醫療服務過程中所涉及的每一服務項目制定價格,病人在享受醫療時逐一對服務項目付費或計費,然后由保險機構向病人或者醫療機構支付。”按項目付費最大的優點就是簡便,但它對費用的控制性最弱。
今年綜合醫改要求,建立基本醫保門急診統籌報銷制度,加快建立醫保經辦機構與醫療機構價格、付費方式談判協商制度,進一步擴大按病種付費目錄。積極引導患者合理就醫,確定不同等級醫院的合適病種,制定病種臨床路徑,合理確定病種收費和醫保付費標準。繼續強化醫保控費作用,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按人頭付費、床日付費、總額預付等多種付費方式相結合的復合型付費方式。
責任編輯: 一米陽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