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紙好作畫,老城改造難。作為合肥的中心城區,合肥廬陽區歷史底蘊深厚、人流客流聚集。然而,這也給城市管理提升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借此城市管理提升年之際,廬陽人將勇于擔當,攻堅克難,提升全區城市管理治理水平,特別是在一環路內老城區的城市管理工作中實現大突破、大跨越,在改造中凸顯廬陽的歷史文化底蘊,品質時尚格調,努力打造具有國際品質的生態宜居城區。
 
  暢通

  優化老城慢行系統城區交通秩序好起來
 
  歡樂頌停車場120(個)、財富廣場停車場200(個)、可苑路(北一環—沿河路)80(個)……已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落地,并已取得實效的城市停車誘導系統,也已經登陸廬陽區。在全區北一環、長江路等主干道設三級誘導平臺,司機抬頭看看,就能知道周邊哪里有停車位。從而引導駕駛員實現便捷停車,緩解城區停車難。
 
  緩解了機動車停放的難題,共享單車最近在老城區也騎得很歡。當你經過人民巷時,規整有序的慢行系統讓人心情舒暢,道路護欄還首次試點掛花,散發出陣陣清香,沁人心脾。目前,廬陽區已開始慢行系統改造,廬江路、紅星路等首批多條道路工程已經完成,不僅道路暢通了,而且城區也變美了。
 
  廬陽區文明辦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將大力整治交通違法行為,實行全天候執法,推廣北一環、長江路等8條重點道路違停整治經驗,加強停車設施建管力度。在長江中路、肥西路等人流、車流密集場所建設14處停車設施,新增2300余個停車位。
 
  有堵要有疏,今年還將繼續優化老城慢行系統,加強市政道路管養維護,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城區道路交通秩序進一步好轉。
 
  韻味

  “社區營造”首次引入探索老城改造新模式
 
  用墻繪的形式展現三孝口故事、以藝術涂鴉裝點樓棟出入口、引入更多的志愿服務組織設計志愿服務項目并在社區內常態化進行……在合肥老城區的光明新村小區,悄悄發生了這樣的變化,一群志愿者用微公益改造的形式試點的“益+改造”項目完工。
 
  一種流行于上海等地的社區管理模式——“社區營造”被首次引入到了合肥老舊小區的改造中,并成為合肥探索老城改造的一種新模式。
 
  今年,廬陽區將推廣光明新村“益+改造”經驗,借助藝術、文化等載體切實改善群眾居住軟環境,繼續在龔大塘小區等8個老舊小區開展社區營造建設項目,加快老舊小區和背街小巷改造升級,讓老城區不僅干凈整潔,同時彰顯文化韻味。
 
  而在近期開展的城市管理提升年行動中,廬陽區率先在合肥市城區實行63座直管公廁廁紙免費政策,推行了公廁“星級”管理制度,通過加強對公廁管理員的獎懲,進一步提升公廁管理水平。并在城隍廟和步行街兩處夜間繁華商區選取了2座公廁試點24小時開放公廁,解決市民夜間如廁難的問題。作為一項民生工程,廬陽區城管局還從2013年起,計劃通過5年的時間,對全區的直管公廁從“顏值”、功能等方面入手進行改造,截至目前已改造50余座,累計投入約580萬元。今年,還將對大眾巷等公廁進行改造,并計劃選擇合適的地點,在三十崗鄉音樂小鎮等處新建一批公廁。
 
  整潔

  全面整治周邊環境還民一條整潔之路
 
  最近,逍遙津路的“畫風”變了。曾經的擁堵不再,臟亂的街道也變得整潔清爽,嘈雜的喧嘩聲也被孩子們純真的歡笑所取代。
 
  逍遙津路連接著壽春路主干道及淮河路步行街,周邊是逍遙津公園、百盛廣場、明教寺這樣匯集休閑、旅游、購物的繁華場所,是淮河路步行街的重要入口之一,吸引了小吃、小飾品、手機貼膜等流動攤點在此駐足。
 
  當前,城市管理提升年行動正如火如荼,逍遙津街道城管中心在規范主干道“大環境”的同時,狠抓街道“小環境”,街道城管中心從各網格抽調了18名精英骨干人員,成立了3個專項整治的機動隊,專門負責逍遙津路等周邊范圍無證攤點、店外經營等問題的整治行動,實行12小時無縫隙在崗履職,期待改變逍遙津路市容秩序,還路于民。
 
  這只是廬陽區菜市場、攤點環境整治的一個縮影。
 
  該區還將對雙崗菜市場等一批老舊菜市場進行改造升級,全力推動菜市場改造升級和環境治理,逐步實現設施超市化、管理規范化。
 
  同時,全面取締主次干道兩側及公共場所的流動攤點、倚門設攤,啟動二環路以內占道洗車專項整治。對環城路以內的攤群點進行新一輪的摸底和界定,合理規劃攤群點分布,探索在老城區部分街巷內設置固定、便民、分類管理的新式攤群點。積極引導攤點入室入市經營,對已有的臨時界定攤群點按照“六個統一”要求進一步規范,進行功能性改造升級。
 
  品位

  在綠色中增花添彩打造“花樣廬陽”
 
  紅的熱烈、白的純潔、粉的浪漫、藍的優雅……“五一”期間,廬陽20處“高顏值”花境初揭面紗,每處花境都有一個主題,突出一種意境。
 
  從肥西北路入口進入四里河濱水生態公園“休閑密林氧吧”區,這里集中栽植的約20棵紅花槐曾一度讓市民們眼前一亮。
 
  近年來,廬陽區以增色添彩為重點,因地制宜新引進一些彩色樹種及色塊,達到植物品種多樣化,如在廬州公園一期、四里河濱水生態公園等新建公園游園建設中,引進多種植物,僅廬州公園一期的植物品種就多達165個,眾多的植物新品種讓城市綠化品位越來越高。
 
 今年,廬陽區還將實施精品公園游園、精品道路綠化工程,新建董鋪國家濕地公園、廬州公園二期等,建設董大水庫溢洪道休閑廊道和“兩庫兩河”濱水生態綠道,著力提升綠化品質。加強觀花植物、彩葉植物、香化植物選擇和運用,在綠色中增花添彩,打造“花樣廬陽”,把園林美景建在市民身邊。
 
  品質
 
  沿襲歷史文脈提升城市景觀
 
  半個月前,廬陽區向城市牛皮癬展開專項行動,以亳二巷為試點,試行科技除癬。該區引進一種特殊材質的防粘貼油漆刷新老舊小區,讓小廣告、牛皮癬無處遁形。
 
  亳二巷改造完成后,以往到處貼滿小廣告、牛皮癬的現象再也找不到了。廬陽區文明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廬陽區將在北一環以內的范圍內全面展開清除牛皮癬的戰役,讓討厭的牛皮癬無處遁形。
 
  城市立面和環境的整治不僅要整潔、美觀,還要提升品質。剛剛開門的城隍廟百味園就是一個小小的縮影。—進門處,徽派建筑的磚、木、石三雕藝術依次展現,磚雕門罩、花窗、木雕斜撐、卷棚軒、石雕欄桿古韻典雅,百味園的改造秉承了一期的徽風皖韻,文化氣息濃厚。
 
  今年,該區將以推進長江中路、壽春路、肥西路等精品道路建設和城隍廟二期、逍遙十八巷特色街區改造為抓手,綜合業態布局、建筑形態、生態環境、歷史文脈沿襲等要素,實施建筑外立面“裝修”。遵循“規范、提質、簡約、美觀”原則,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質量施工、高水平管理,促進業態、形態、生態、文態有機統一,打造整潔有序、簡約通透、時尚大氣的立面容貌和景觀體系,提升城市立面和景觀品質。

 

責任編輯: 一米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