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至六安區域快線年底開工 六安境內站點有變動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5月9日,六安市人民政府官網發布《合肥至六安區域快線工程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不含輻射專題)公眾參與信息第二次公示》(以下簡稱“公示”)。公示顯示,合肥至六安區域快線西起六安市客運西站(預留西環路站的延伸條件),終至合肥市蜀山區長寧大道站,線路主要沿六安中心城區大別山路、皖西大道、G312國道敷設。從此次公示中可以看出,合肥至六安區域快線的線路站點規劃較第一次公示略有變動,六安境內站點由原來的9座變更為10座。公示全文如下:
一、項目由來及概況
合肥至六安區域快線工程是連接合肥市與六安市的一條區域軌道交通快線,線路沿合肥都市圈中合六發展軸的走廊敷設,西起六安市客運西站(預留西環路站的延伸條件),終至合肥市蜀山區長寧大道站,線路主要沿六安中心城區大別山路、皖西大道、G312國道敷設。沿線串聯六安中心城區、六安東部新城、合肥肥西縣、蜀山區。》》》推薦閱讀:合肥市區樓市上周成交超3000套創去年限購以來新高(圖)
工程線路全長63.1km,其中六安境內25.6km,合肥境內37.5km,全線高架段51.2km,地下段11.94km(含過渡段0.5km)。全線設19座車站,其中高架站17座、地下站6座;六安境內10座車站,其中高架站6座,地下站4座;合肥境內9座車站,其中高架站7座,地下站2座。全線最大站間距為7341m,位于銘傳站至官亭站,最小站間距為1551m,位于解放路站至淠望路站,平均站間距3491m。設換乘站2座,分別在小廟站與合肥6號線初近期換乘,遠期貫通,在長寧大道站與合肥2號線、7號線換乘。
線路設計最高時速120km/h,初近期采用B型車4輛編組,遠期采用B型車6輛編組,DC1500V接觸網供電。
工程設一段兩場,在六安市與合肥市交界處設金橋車輛段,占地約22公頃,在線路起點客運西站附近和小廟西站附近分別設淠河停車場、小廟停車場,占地分別約6公頃、12公頃。
工程預計2017年12月底開工建設,于2021年12月底建成通車試運營,總工期為4年。
二、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概述
(1)聲環境
本項目施工期間,盾構機、挖掘機、裝載機和運輸車輛產生的噪聲和振動對沿線居民區、學校、醫院等敏感保護目標聲環境的影響較大,須采取相應的噪聲和振動防治措施,減緩對環境的影響。營運期列車運行產生的噪聲以及風亭、冷卻塔噪聲和振動對沿線噪聲和振動敏感點以及六安市區的文物皋陶墓產生不利影響。
(2)大氣環境
本項目施工期產生的揚塵和燃油施工機械產生的尾氣短期內將對沿線局部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在項目營運初期,風亭排氣中的異味對風亭附近區域的環境空氣產生不利影響;此外,各站場職工食堂產生的油煙廢氣對站場周邊環境空氣產生不利影響。
(3)地表水環境
本項目施工期施工廢水經隔油、沉淀處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施工期線路從地下穿越六安市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淠河總干渠,在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以后,不影響淠河總干渠的水質;城區施工營地產生的生活污水經化糞池預處理后排入市政污水處理廠;沿線設置的施工營地污水不能接入污水處理廠的,辦公生活污水經一體化地埋式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后回用于施工營地綠化或降塵,對水環境的影響較小。營運期各站點和站場產生的辦公生活污水排入各污水處理廠或生化處理后回用于站點綠化,對周地表水邊環境影響較小。
(4)地下水環境
項目施工期地下車站和區間段盾構施工和明挖施工中的降水,若處置不當會對施工區域的地下水水質和地下水流場,產生不利影響,在采取疏干排水、防水防滲、加強施工管理,施工材料防雨淋、含油污水防滲等措施后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較小;本項目沿線區域居民采用地表水為飲用水源,營運期在做好污水處理設施防滲等措施的前提下,本項目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較小。
(5)固體廢物
本項目施工期施工產生的棄土石方外運填埋處理,施工人員生活垃圾由當地環衛部門收集外運衛生填埋;營運期產生的辦公生活垃圾由當地環衛部門收集外運衛生填埋,車輛段定期更換的廢蓄電池由廠家定期回收,檢修過程中產生的廢機油和含油勞保用品委托有資質單位安全處置,對周邊環境的影響較小。
(6)生態環境
本項目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是線路和站場占用部分耕地,破壞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等,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但不會改變其生態功能。在采取一系列生態恢復措施后,可以將對生態環境造成的不利環境影響降到最低。 責任編輯: 一米陽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