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改革開放40年的闊步前行,合肥市廬陽區醫療衛生領域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最初看病的“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表”老三樣,到擁有DR、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先進醫療設備;從簡陋不堪的衛生室到標準化、敞亮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從“治病”到“治未病”……“首善廬陽”積極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全力當好“健康守門人”,讓轄區群眾的幸福感逐年攀升。

 

 

     看病不出區 百姓就醫腳步更近了
 
     1978年,改革開放伊始,廬陽區著力解決醫療衛生事業面臨的設施簡陋、設備缺少、機構松散、技術薄弱等現實問題,如今,一批高精尖醫療設備廣泛應用于臨床,醫療人才隊伍的質量穩步提升,互聯網大數據平臺被全民共享,“醫聯體”“家庭醫生”“智醫助理”“醫養結合”……成為百姓耳熟能詳的字眼。
 
     從1985年“醫改元年”到2010年廬陽區作為全省首批32個基層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單位之一,持續深入推進醫改工作。2017年,該區在全省率先實現醫改政策“雙突破”,對基層醫療機構按每千名服務人口配置1.5人進行崗位核定;同時明確了家庭醫生有償簽約服務收入的60%用于獎勵。“這雙項‘突破’不僅極大推動了基層醫療服務網絡日趨完善,更激發了基層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廬陽區衛計局負責人表示,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其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承擔著國家14大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基本醫療服務,該區正是以社區衛生服務為醫療衛生事業的重要惠民抓手。
 
     廬陽區現有29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家鄉衛生院及8家村衛生室,隨著基層機構設備的更新及醫療水平的提升,轄區居民對社區“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的信任度也逐步提高,居民更愿意到社區“求醫問藥”。
 
 
     家住百花井大院的老蔡今年65歲,他回憶稱,改革開放初期,自己到市第一人民看病需步行10分鐘,感覺也很方便。談到與現在相比,他不禁笑言:“現在看病不止是方便嘍,更重要的是舒心。我們區有了這么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少大醫院的醫生會來中心坐診,‘疑難雜癥’都更容易被治好。”
 
     醫聯體建起來 百姓受益渠道更多了 
 
     緊跟全國“醫聯體”試點工作熱潮,2017年8月,廬陽區作為全省實施創新城市“醫聯體”的首批試點工作單位之一,著力探索實現“基層首診、分級診療、急慢分治、雙向轉診、上下聯動”的目標,緩解基層群眾看病難題。該區四里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安徽省立醫院、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安徽省精神衛生中心結對共建,共有60余名被選派的三甲醫院醫生常態化到社區坐診。
 
 
     張慧芬家住萬科森林城小區,作為一位經歷過國有企業醫療、社會醫療、社區醫療的老城區居民,她談到:“以前我住的地方離安醫和市一院都挺遠的,遇到較嚴重的病情,早上6點就要起來坐車去排隊掛號,而且看病無法選擇醫生,掛上號都是被護士分配到各診室。后來,市場上出現了私人診室,但我不太接受,覺得資質可能不全,怕耽誤了病情。自從有了‘醫聯體’,我更愿意去四里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跟我一起跳舞的老年朋友們不僅會定期來這做體檢,還能預約到自己更信任的大醫院醫生。”
 
     簽約家庭醫生 百姓享受的服務更貼心
 
     “我母親93歲了,患眼疾有很多年了,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約家庭醫生后,‘葛懷玉家庭醫生服務小組’的志愿者每周來家里兩次給老人做檢查,而且費用還很低”。作為一個見證了數十年改革開放的老合肥人,張青感慨地說。
 
 
     2011年11月,廬陽區在全省率先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試點,開始建立以全科醫生為核心的家庭醫生服務團隊。2012年5月,試點工作正式鋪開,在全市率先啟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模式,設立了每天10小時上門服務熱線和24小時咨詢服務熱線,為轄區“老、弱、病、殘、寡”等特殊群體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讓社區醫生主動上門,真正將居民的健康記在心上。截至今年11月,該區成立“家庭醫生”服務團隊95個,簽約人數73391人。“試點工作”中還涌現出如亳州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楊華家庭醫生服務小組”、杏林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占繼賢家庭醫生服務小組”等深受群眾認可的家庭醫生服務團隊。
 
     智慧醫療普及 百姓得到的診療更科學
 
     “頭痛腹瀉、反復發作……”在廬陽區雙崗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智慧醫療診室內,醫生通過“智醫助理平臺”將就診者的癥狀說出來,平臺很快能分析出就診者可能患有的病癥,并列出了高血壓、冠心病等疑似病情供醫生參考。據該衛生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中心于今年3月啟動了智慧醫療系統,可通過語音直接保存患者所訴病史,并通過大數據提供多種參考方案,與過去相比,平均每位患者可節約就診時間兩三分鐘,診療效率大大提高了。
 
 
     在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另一間診室,稱為“智能語音答錄系統”的先進設備能夠接聽患者來電,還能定期回訪患者進而跟蹤病情,在患者病情出現特殊變化時,可自動撥打電話或發送短信提醒患者就醫。
 
 
     作為全省5個實施了“智醫助理”項目的試點縣區之一,廬陽區還在合肥市率先試點智醫助理輔助診療,并被安徽省新增為2018年民生工程項目,轄區各基層衛生服務中心與科大訊飛開展合作,陸續引進智能語音隨訪系統、人工智能可穿戴血壓計、健康一體機、疫苗接種儀器、計免預約分診系統等,并不斷探索“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模式,讓社區群眾就近享受專家級優質服務,使醫療服務不僅有速度且充滿溫度。
 
     光陰荏苒、歲月如歌。廬陽區作為全省唯一城區榮登“2012中國醫改政府支持榜”,先后獲評全國社區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安徽省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安徽省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區等。2018年,該區作為全省唯一城區,代表安徽省接受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現場績效考評,考核成績名列全國第五。今后,廬陽區還將緊盯“拓寬大健康視野,躋身全國第一方陣”的目標,進一步夯實衛生計生工作基礎,持續打造獨具“首善”特色的衛生惠民新品牌。 
 
責任編輯: 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