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省再度迎來了強降水。受上游來水及區間降雨影響,昨日安慶長江水位一天上漲43厘米,池州長江汽渡也受此影響,今起禁航。昨天下午,記者從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了解到,目前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將防汛應急響應提升至Ⅱ級。
 
  防汛應急響應提升為Ⅱ級
 
  受上游來水及區間降雨影響,目前我省長江干流匯口站、大通站已超警戒水位,預計今日大部分江段將超警戒水位。據氣象部門預報,7月5日前,主雨帶仍穩定在沿江江南,防汛抗洪形勢日趨嚴峻。根據《安徽省防汛抗旱應急預案》有關規定,省防指決定自7月3日15時起,將防汛應急響應由Ⅳ級提升為Ⅱ級。
 
  6月30日以來,我省沿江一帶遭受大暴雨、特大暴雨的襲擊,受降雨和上游來水的共同影響,我省長江干流水位快速上漲,今年長江干流第一號洪峰已在中游形成,正向下游推進,預計今天我省長江干流大部分河段將超警并繼續上漲,長江干堤和江心洲、外灘圩防守壓力逐步加大。
 
  綜合氣象、水文分區數值預報結果和當前水情來看,入梅以來,皖南山區、大別山區多次發生強降雨過程,特別是皖南山區土壤已經飽和,再遇持續降雨,極易引發山洪泥石流、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另外,目前沿江湖泊圩區已無自排條件,加之長江干流水位偏高的狀況將維持一段時間,沿江圩區排澇壓力加大。
 
  據分析,目前我省雨水情主要呈現出雨區穩定少動,局地降雨強度大,長江干流水位快漲并將全線超警、中小河流水位陡漲陡落、反復超警等特點。據民政部門統計,截至7月2日22時,安慶、銅陵、池州3市8縣(區)共有12.8萬人受災。
 
  安慶長江水位一天上漲43厘米
 
  7月3日8時,長江安慶站水位達16.49米,比7月2日上漲了0.43米。長江安慶站水位較14.20米的設防水位高了2.29米,距長江安慶段16.70米的警戒水位僅差21厘米。目前,安慶城市防洪景區已經封園,為防止內澇,安慶城區城市防洪墻的部分通江閘口已放下閘門。
 
  據安慶市氣象部門稱,預計到本旬末,安慶市多陣雨或雷雨天氣,雨量分布不均,其中旬末降水較明顯。市防指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將關注短時強降水可能誘發山洪、地質災害、中小河流洪水風險及城鎮短時內澇等次生災害。目前,全市各地緊急轉移安置危險區域人員。截至7月3日8時,全市轉移人口725戶2037人。
 
  受7月1日特大暴雨及機場周邊山洪暴發影響,安慶天柱山機場候機樓及站區內澇嚴重,候機大廳進水10cm左右,站區外部水位最深處達1m,機場電力、網絡中斷,導致安慶天柱山機場在2日一度臨時關閉。
 
  災情發生后,安慶機場方面全力開展場區內部排澇搶險,對候機樓和站區積水進行疏通清理、對低洼檻道進行沙袋墊高、對設施設備進行逐一檢查恢復,同時做好延誤旅客的安撫和后續航班處置工作。機場已于2日晚上恢復通航。
 
  池州117座水庫溢洪長江汽渡今禁航
 
  記者從池州市防指獲悉,6月29日20時-7月2日11時,全市各站降水均超過100毫米,其中有15站超200毫米,最大降水量在東至官港鎮許村,達到286.7毫米。7月2日8時,長江池口站水位14.65米,比前一日漲0.56米,低于警戒水位0.35米;全市205座水庫水位超汛限,117座水庫溢洪。
 
  目前,池州各縣區通過山洪災害防御預警平臺、預警廣播、手機短信等方式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引導和組織廣大群眾做好防范工作,及時轉移沿河低洼地區、山洪地質隱患點等危險地區群眾。
 
  同時,由于池州市九華山景區持續降雨且雨勢較大,轄區部分路段出現地質松動,為確保安全,九華山風景區公安交警部門在7月2日18時開始對盤山公路實行全封閉管制措施。直至昨日早晨6時,解除封閉。
 
  記者從池州長江汽車輪渡管理所了解到,在長江水位達到15米后將實施禁航。因此,池州長江汽車輪渡從7月4日開始禁航,敬請廣大司乘人員諒解和繞行,通航時間另行通知。
 
  合肥城市防汛進入全天候備戰狀態
 
  記者從合肥市防洪辦獲悉,隨著梅雨季節到來,主城區防汛已進入全面備戰狀態,應急車輛、設備人員均執行24小時值班制,當氣象部門發布天氣預警時,要按照預案要求提前定點待命。如果今夏城區出現內澇點,新型的“龍吸水”泵車將派上大用場,可以更快地實施搶排,減少道路積水時間。
 
  “龍吸水”泵車是一種先進移動排水設備,外表如同變形金剛般,是個龐然大物,機動性很強,每小時的最大排水量相當于排走一個游泳池的蓄水量,抽水能力和深度都超過了普通的排水設備。該泵車自帶動力設備,無需另接電源,操作簡便快捷,主要用于城市內澇、村鎮低洼區域排水,搶排效果顯著。
 
  在主城區還有一些易澇點需要花時間去整治,包括蒙城路永淮大橋、淮北路榮城花園小區附近、淝河路家樂福附近、天柱路與海關路交口等多處區域。對于這些未完工的易澇點,防洪辦要求按照“一處一策”的要求,編制應急預案,嚴格落實應急隊伍、設備、物資,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確保今年汛期安全度汛。
 
  下一步,防洪辦將加強與氣象、水文部門聯動,密切關注天氣和雨情、水情、汛情,積水預警,積極應對。強化巡查、值守和應急措施,嚴格執行下凹式立交(地下通道)和重點易澇區域“一橋一組、一處一崗”定人定崗值守,應急設備、人員隨時待命,及時處置積水內澇。加強督查,確保人員、設備到崗在位。加快下穿橋電子水尺、視頻監控等信息化建設,發揮信息化在城市防洪工作中的作用,實現市、區信息共享,互聯互動。
責任編輯: 一米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