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優化停車點位設置

每1萬輛單車配備管理人員不少于30人

推廣應用“電子圍欄”技術

探索共享單車“無差別管理

……
 

  為了讓共享單車停放更加“守規矩”,從5月20日起,合肥啟動共享單車停放秩序百日攻堅行動,以“規范、優化、創新、提升”為主線,進一步加強共享單車企業運營監管,提升市民規范停車意識,確保停放秩序井然、道路暢通。
 


 

——規范停放——

無差別管理

探索共享單車實施“共享管家”
 

  在淮河路步行街附近有一處共享單車的“三色停車區”,每色區域設有醒目停車標識牌,在藍色、綠色、黃色彩線區停放著不同品牌單車,整齊有序。雖車輛分屬三家單車公司,但它們卻有一個共同的運維人員。
 
  “這一點位的單車都由我統一管理,不論是哪個品牌的車,只要沒停好我都會規范擺好。車輛過多時,我會通知他們公司負責清理。”青桔共享單車運維人員陳夢楠介紹道。
有了“共享管家”,共享單車的車輛管理和問題處置得到提速提效。
 
  廬陽區城管執法大隊黃翔宇介紹,為進一步規范共享單車停放,該區探索“一點一路”共享單車示范管理模式,即在環城東路和四牌樓地鐵站A出口統一施劃停車區域、設置標識牌,三家單車實現無差別管理,打破“各自為政”的分散管理格局,統一調度和處置問題,形成管理合力。
 


  “對于潮汐現象明顯的重點區域,我們要求各單車企業及時增派人手、調度車輛,確保市民出行需求。”合肥市城管局考核指揮中心負責人介紹,在線下運維人員配置方面,共享單車企業須按照每1萬輛單車配備不少于30人的標準,建立專職運營維護團隊,城管部門將通過不定期“數人頭”的檢查,督查各企業按標準配備運維人員。

 

——創新手段——

“電子圍欄”將更精準

單車也不能“任性停車”
 


  由于缺乏“電子圍欄”的限制,相較于電單車,共享單車的停放更加隨意:人行道、綠化道……騎車者可以想停就停。
 
  在此次專項整治中,合肥將推廣應用“電子圍欄”技術,不僅提升電單車“電子圍欄”的精確度,還將在共享單車中推廣,讓共享單車有序“歸位”。

  “過去電子圍欄技術僅在電單車上應用,導致普通單車亂停放、超區域停放等現象較為嚴重。”濱湖城管辦督查中隊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6月起,濱湖新區將全面“上線”電子圍欄技術,通過車身定位設備,精準把控車輛位置,如不在APP指定“P點”停車,將收到提示,無法完成還車。
 


  合肥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城管部門不斷創新手段,全面加快技術攻關,推動技術創新,為共享車輛管理賦智賦能,同時要求各單車公司對接上游企業,加快電池老化、剎車不良等安全預警系統研發,把騎行安全隱患降至最低。

  在引導市民規范停放方面,合肥城管將積極探索亂停語音提醒與懲戒機制,建立規范停車獎勵機制,引導騎行者安全出行、文明騎行,規范停車。

 

——優化提升——

停車點位將“消腫”

把車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
 

  2017年共享單車進入合肥,數量最多時曾超85萬,市場嚴重飽和,亂象頻出。經過“瘦身行動”,目前共享單車數量降至30萬輛。在科學控制單車數量的同時,停車點位的設置也更加優化。


  “我們對共享單車點位設置堅持‘市民需要、企業想要、設置必要’的原則,持續優化點位。”合肥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設置不合理的點位,將實施“兩撤銷、兩清理”,即堅決撤銷個別路段可有可無的點位,堅決撤銷未經批準而擅自設置的點位;快速清理整改投放過量、混亂不堪的點位,快速清理整改與其他非機動車輛爭位的點位,有效“消腫”和“減量”。


  把共享單車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切實保障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


  “我們將通過百日攻堅行動開展,提升共享單車的精細化管理,這是單車管理的落腳點,也是此次行動的目標。”該負責人表示,通過整合市區街、單車企業和社會單位力量,依托門前三包機制、數字城管監控平臺、企業運營平臺,實現共治共建共享,提升統籌力。


  在提升管理力方面,實行分級管理,細化一、二、三級道路與一、二、三級熱點管理標準。其中,對一級熱點與重點區域,落實定人定崗定時定范圍定標準等五定措施,不斷提高共享單車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品質。

 

責任編輯: 許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