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審判權運行機制,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近年來,針對知識產權糾紛案件受理數量迅速增長的新形勢,市法院圍繞“實現知識產權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工作主線,積極發揮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主導作用,創新審判權運行機制,全面加大司法保護力度,取得顯著成效。
在審理中糧集團、廣東輕工集團、蘇酒集團、古井貢酒集團提起的侵害商標權系列案,騰訊公司提起的不正當競爭案,“永和豆漿”商標被侵權案等一批知名品牌案件中,我市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堅持對知識產權行政管理和執法行為合法性的全面審查,推動行政機關對市場創新的行政保護,同時,積極回應創新主體的司法保護需求,采用訴前禁令等手段措施,快捷有效地保護了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市中院判決的花花公子商標侵權案,花花公子公司專門從海外致信,認為案件的審理充分體現了我國在加入世貿組織后對國際企業承諾的平等對待原則。“這些案件的審理,平等保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營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也有效提升了司法的公信力。”市中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自2013年至今年7月,我市法院共受理知識產權民事案件7287件,其中著作權糾紛案件2408件、商標糾紛案件3133件、專利糾紛案件1145件、技術合同案件187件、植物新品種糾紛案件85件、不正當競爭及其他知識產權糾紛案件329件;共受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180件,判決罪犯342人,充分發揮了知識產權刑事審判的懲治和震懾功能。
作為我省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成果,去年8月,合肥知識產權法庭掛牌成立,實行民事、刑事、行政“三合一”審判模式,主要審理發生在全省轄區內有關專利、技術秘密、計算機軟件、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設計馳名商標認定及壟斷糾紛的第一審知識產權民事和行政案件,合肥市轄區內除基層人民法院管轄范圍之外的第一審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不服合肥市轄區內基層人民法院審理的第一審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上訴案件。
“知識產權法庭的設立是推進審判機構專門化、審判人員專職化、審判工作專業化的重要改革舉措。”市中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知識產權法庭設立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已受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1420件,約占全省法院同期該類案件的1/3,其中1件案件被評為2017年中國法院50件知識產權典型案件。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知識產權領域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涌現,對司法能力也提出了新挑戰。為此,我市法院以改革思維推動知識產權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不斷完善“三合一”審判機制,整合審判資源,提升審判效率。市法院與市科技局簽署《關于建立合肥市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與行政保護協作機制的備忘錄》,對接專利糾紛調解中心,聘請知識產權部門工作人員、專家學者擔任調解員,入駐法院訴調對接中心,形成調解優先、司法終局的多元化糾紛解決工作格局。同時,建立技術調查官制度和專家智庫,選聘專家學者接受法官咨詢、參與案件審理,為準確查明和認定案件技術事實提供智力支撐。 責任編輯: 肉餡的小包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