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規劃部門為商業綜合體“開藥方”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到去年底,合肥市面積在1萬平米以上的商業綜合體有79家,但經營情況卻參差不齊。近期,合肥市規劃局調研組專題調研了全市商業綜合體發展情況。就數量、布點、運營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對策建議。 現狀:數量不少,經營參差不齊 合肥市商業綜合體建設起步于2004年開業的國購廣場,2010年底包河萬達廣場開業后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來自合肥市商務局的消息顯示,截至2017年底,合肥市經營面積在1萬平方米以上的商業綜合體有79家。目前,市區仍有多個商業綜合體在售,一些商業綜合體項目計劃開工。 雖然商業綜合體整體發展較快、數量不少,一些商業綜合體一直保持著較高的人氣。但目前,全市的商業綜合體還存在不少問題,并非每家商業綜合體都人氣爆棚。有些商業綜合體前期規劃階段未充分考慮到人流量和客流量因素,建成后客流量較少,沒能充分發揮出帶動消費的作用。 雖然開業時都是熱鬧非凡,但后期經營狀況卻大相徑庭,甚至一些商業綜合體面臨著商戶頻繁撤場的尷尬。此外,這些商業綜合體還一定程度上存在分布不均的情況,有的片區商業綜合體扎推,有的片區商業綜合體難覓。 建議一:做好頂層設計,優化整體布局 “做好頂層設計,優化整體空間布局。”合肥市規劃局提出,今后,規劃等職能部門和轄區政府,要結合合肥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以及合肥市商業網點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優化商業綜合體空間布局,做到與城市中心、副中心、片區中心相適應,與周邊居住、辦公等用地類型相配套。 對于暫時無法確定規模和發展前景的用地,做好規劃留白,避免盲目發展,力爭打造整體布局平衡、局部重點突出、區域間錯位發展的商業發展新格局。 建議二:做到合理供地,分期上馬 “統籌全市項目,合理調整入市節奏。”同時,合肥市規劃局提出,各轄區政府和國土部門要高度重視商業綜合體建設和供地時序,做到合理供地,分期上馬,避免扎堆。 比如,對于濱湖新區這樣商業綜合體項目過多的區域,近期要減緩同類項目土地上市步伐,在合理確定當前人口與所需的實際商業面積、業態之后,再決定是否新建商業綜合體項目。而對于北城、東部新中心等新興片區,轄區政府要結合年度建設計劃,制定專項發展規劃,避免無序發展。 建議三:避免“一賣了之”后續無人管理 網絡購物越來越紅火的今天,作為經濟實體的商業綜合體可以提供優質的服務和體驗,這是相較于網購平臺的優勢所在。隨著消費轉變和消費升級,顧客也會越來越注重消費體驗。 為此,合肥市規劃局建議,“加強前期研究,提升業態管理水平。”轄區政府及商業、招商等部門,要在招商引資和簽訂協議的過程中,進一步加強對商業規模、業態類型和管理水平的研究,對于商業綜合體一類的大型商業,要堅持對商業業態、自持比例、運營時限等要素的把控,避免出現商業“一賣了之”,后續無人管理的現象出現。 同時,各轄區還應鼓勵商業綜合體運營單位深入創新,根據市場環境豐富業態類型,形成差異化發展,同時利用“線上線下結合”等新模式,增強商業綜合體的競爭優勢。 大調研數據 43家市級單位完成調研走訪任務 截至8月底,107家市級單位已調研近4萬個對象 9月5日,記者從合肥大調研信息宣傳組獲悉,根據調研云平臺統計,截至8月31日,市級107家單位中,已經有42家單位完成第二階段調研走訪任務,107家市級單位調研走訪了39903個調研對象。 其中,市場主體10510人、人才10411人、事業單位516人、社會組織522人、城鄉居民17944人,共收集問題26883個,當場解決4017個,12345熱線受理后解決11821個,其余問題正在按流程轉辦。 同時,截至8月31日,各縣(市)區已經對54058個調研對象開展了調研走訪,共收集問題27980個,當場解決12160個,12345熱線受理后解決5576個,其余問題正在按流程轉辦。 責任編輯: 肉餡的小包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