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衛生事關民生大計,未來幾年,合肥將有哪些大動作?日前,《合肥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2016-2020年)》對外征求意見。在征求意見稿中,合肥將打造“一個中心,二個環線,一個環帶”的全新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布局。
 
  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全新布局
 
  現如今,優質的醫療資源大多集中在中心城區,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未來或將形成全新的格局。按照《征求意見稿》,將引導醫療衛生資源向中心城區以外的開發區、新城區和城鄉接合地等薄弱區域和薄弱領域傾斜。
 
  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大醫院的服務,這對居住在中心城區外的居民而言,無疑將是一件好事。未來5年,合肥市將沿二環線、繞城高速和環巢湖帶(含濱湖地區)的城市規劃居民聚居區合理規劃設置,重點向廬陽區大楊鎮、瑤海區大興鎮、長豐縣北城、蜀山區小廟鎮和南崗鎮、空港經濟區、新站區三十頭鎮和磨店鄉、濱湖新區等區域規劃部署,形成“一個中心,二個環線,一個環帶”的全新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布局。
 
  規劃中的“一個中心”,指的合肥市“濉溪路-勝利北路-全椒路-鳳陽路-屯溪路-合作化南路-合作化北路-濉溪路”內區域。“二個環線”分別指合肥市的“二環線”即當涂路、東流路、環湖東路、碭山路、雙七路、當涂路等道路形成的環路周邊區域和合肥市“繞城高速”。“一個環帶”,主要是環巢湖周邊區域。
 
  每千人8張床位、3名醫師
 
  看病難、看病貴,導致這些問題的根源,在于醫療資源的緊缺和配置不均。未來5年,合肥或將實現區域范圍內資源共享,提高配置效率。屆時,床位數和醫師數等“硬件”將得到全面提升。
 
  《征求意見稿》提出,到2020年,合肥市每千常住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控制在8.00張左右,其中醫院編制床位數6.80張。在醫院床位中,公立醫院床位數原則上不超過5.30張,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0張為社會辦醫院預留規劃空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按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20張預留。
 
  與此同時,到2020年,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3.09人,其中中醫執業類(助理)醫師數達到0.4人,注冊護士數達到3.86人,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達到2.2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每萬人口擁有全科醫生3人,每萬人口按公共衛生醫師1人標準配置,每千人口公共衛生人員數0.83人。
 
  居民健康未來將有“一卡通”
 
  互聯網+、大數據、遠程醫療,在不久的將來,這些醫療衛生服務手段將改變居民的生活。在《征求意見稿》中,未來三年,合肥市將拿出9大信息化項目,居民電子健康檔案信息系統、合肥語音電子病歷(二期)等提上日程。
 
  “推進居民健康卡建設、應用與融合,整合全市各項衛生計生服務功能于一卡。”有了這樣的一張卡,老百姓在全市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看病,都能直接刷卡。通過構建優化、規范、共享、互信的診療流程,居民將能享受到連續、高效、便捷的健康醫療衛生服務。與此同時,合肥市還將完善現有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全員人口等基礎數據庫,實現區域內各類醫療衛生資源入庫共享。
 
  2017-2019年,合肥市共將完成9個信息化項目。其中,全市居民電子健康檔案信息系統將為全市700萬居民,分別建立以電子病歷為主要內容的個人電子健康檔案;合肥市智慧社區衛生服務信息化項目,將整合現有的社區衛生服務醫療、預防、保健等信息化系統,具備遠程會診、家庭醫生上門服務、患者動態監測等功能。

 

責任編輯: 一米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