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逐漸升高,近日市救助管理站啟動了“夏季送清涼”專項救助活動,確保流浪乞討、流動遇困的生活無著人員安全過夏。此次救助活動自6月12日起,將持續到今年9月30日。
 
  創新救助方式全天候、主動型、聯動型救助
 
  市救助管理站將暢通24小時求助熱線,實行全年無休和24小時服務接待制,確保及時為城市街頭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等特殊人群提供救助服務,同時開展“常態化”加“動態化”街面主動救助機制,每天兩個小分隊在外主動救助,以火車站、汽車站、橋梁、涵洞、花園廣場等流浪乞討人員集中活動和露宿區域為重點巡查區域。每日主動救助實行痕跡化管理,填寫站外主動救助日志,每勸導一名流浪乞討人員必須拍照和采集信息,回站后登錄救助管理系統進行登記。市救助管理站還聯合城區各級救助管理工作人員,走街串巷,對公共場所、機關學校周邊以及人員密集的街道進行拉網式查看。同時,各區救助站依托街(鎮)工作人員、社區民警、市容、城管巡邏隊員,對本區域流浪乞討人員進行排查,做到早發現、早救助。此外,各級救助管理機構不斷加強與社工機構、志愿團體、慈善組織等社會力量聯手,形成“政社聯動”新型救助模式,共同救助流浪乞討人員。
 
  拓展救助手段親情服務、分類救助、打造驛站
 
  市救助管理站全力實施親情服務,打造溫馨驛站,最大限度為流浪乞討人員提供物質幫助和精神慰藉。發現街頭生活無著人員,工作人員實行先救助、后甄別。對尋親不遇、務工不著、離家出走等原因遇到困難的人員,進行分類救助。對于不愿來站接受救助的,提供救助愛心禮包(短袖衫、短褲、布鞋等衣物和方便面、礦泉水、清涼油、花露水等必要的生活用品),并發放求助聯系卡,便于他們在需要求助時能及時聯系救助站;對愿意到站的流浪人員,帶回站內進行救助,并及時查找核對身份、戶籍信息,必要時要進行心理矯治和心理疏導,對已核實身份住址的及時護送返鄉,無法查明身份的及時安置,對身體狀況不良的,及時送定點醫院檢查治療。此外,對困境中的農民工、留守兒童、留守老人,市救助管理站也將開展“夏季送清涼”慰問活動在火車站、汽車站等人流密集地段設立救助服務點,配備飲用水、食品和藥品,為需要幫助的受助人員提供臨時性幫助。同時,市救助管理站對站內受助人員每天提供綠豆湯、涼茶等解暑食品,發放滅蚊、滅蠅藥品,做好防暑降溫和疾病預防工作。

  加強救助宣傳進社區、上街頭、全方位
 
  市救助管理站積極開展救助政策進社區、進街道活動,利用社區(街道)便民服務窗口、公園廣場、村(社區)公示欄等公眾場所,宣傳政策,發放政策宣傳資料,廣泛宣傳社會救助工作政策法規。在街道上設置固定宣傳點,懸掛和張貼救助宣傳標語。現場向咨詢人員進行講解宣傳,為困難群眾答疑解惑,發放宣傳禮包(含宣傳冊、救助卡、扇子、礦泉水)。同時,充分發揮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功能,公開救助熱線電話,宣傳救助政策。此外,還在城區主要街道設立救助指示牌,引導流浪乞討人員接受救助。全方位、多樣化地宣傳,為做好“夏季送清涼”專項救助活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責任編輯: 一米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