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入梅”稍晚 汛期降雨量或較往年偏多局地可能出現洪澇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摘要: 目前合肥雖未“入梅”,然已進入主汛期,全市各部門未雨綢繆,已為今年防汛抗旱做好應對準備。
82座泵站1800余部設備已檢修
泵站調蓄池服務下穿橋兩米就是警戒線
今年4月12~13日,市防洪辦分成四個檢查組對各區、各開發區和市直有關單位汛期準備工作開展了檢查。針對檢查發現的問題及時下發整改通知,要求責任單位制定措施、落實責任,限期整改、逐一銷號,及時消除問題隱患。
6月15日上午,記者來到銅陵路立交泵站,從一座不起眼的小院子進去,來到泵站核心區域。在工作人員江師傅的帶領下,走下樓梯,昏暗的地下空間內透著一股寒意。
借助窗戶透進來的光線可以看到,這是一片非常寬闊的地下空間,有三個巨大的管道嵌在地面。江師傅告訴記者,這個地下空間其實是一個直徑在十米左右,深約五米多的“大圓桶”,記者所看到的是第一層設備層。
順著樓梯再往下走,就到了收集雨水的調蓄池,那里已經沒有任何陽光的光線,只能憑借手電照路。樓梯的扶手上濕漉漉的,再往下走十幾個臺階,記者看到渾濁的水沒有一絲波動,散發著一股腥味。
江師傅告訴記者,這個調蓄池最多能蓄5米深的水,主要就是為附近的下穿橋服務。“一旦大雨來臨,下穿橋的積水全部匯聚到這里,達到一定水位后,泵站會自動啟動抽升,將雨水排入河道。”
江師傅說,在監控儀器上能夠清楚看到調蓄池的水位高度,一旦達到兩米以上,就會立刻啟動水泵進行抽水。記者在儀器上看到,目前水位高度在1.13米。
63個泵站建設改造今年開工
據了解,根據《合肥市城市排水防澇三年行動方案》,合肥市將按照大城市有效應對30~50年一遇降雨標準,分三年實施易澇點整治和排水管渠、排澇泵站、雨洪行泄和調蓄、雨水滲透和利用四大工程共73個項目,總投資84.6億元,其中計劃2017年開工建設63個項目,總投資27.4億元,重點實施道路立交道口、城市低洼地等區域的泵站建設改造工程。
在城市排水防澇補短板上,合肥市共梳理易澇點21處,制定相應的整治措施和工程建設計劃。對影響較大、群眾反映強烈的易澇點,在2017年7月底前完成整治;對整治難度較大的易澇點,科學制定整治計劃,分步組織實施,同時落實應急措施。
此外,為完善城市排水管網,合肥市將開展老舊排水管涵改造,并結合道路建設。同時在今年汛期前,各區、開發區要開展排水管渠清淤,及時組織排澇泵站設備大修、檢修,確保設施設備運行正常。同時,完善城市排水防澇應急預案,建立應急搶險隊伍,配備抽水泵、移動泵車、移動電源車等應急搶險設備,提升應急搶險能力。
最大規模汛前檢修更新泵站設備
為了避免汛期內河水位頂托影響排澇,需要根據城市內河水位控制要求優化泵站運行。合肥市防洪所泵管科的負責人表示,今年5月初對82座泵站共1800余臺(套)設備進行檢修,本次檢修從數量來說,是歷年來檢修設備量最大的一次汛前檢修,可以更好應對2017年汛期中出現的突發狀況。
負責人稱,今年在唐橋雨水泵站更新了五臺水泵,增加了三臺除污設備;在西李郢泵站更新了兩臺泵站。同時對合肥杏花和逍遙津調蓄池進行維護,調蓄池在降雨初期可以截留超過污水泵站提升能力的合流水,將其存儲于調蓄池內;雨后污水管網負荷允許時將池內水提升至污水處理廠,減少初期雨水對水體的污染,消減降雨峰值對排澇的壓力。
“接下來,還將對泵站的供電設備進行全面檢修,在池郢泵站和巢湖路泵站增加三臺柴油發電機組,保障泵站供電。”負責人說道。
責任編輯: 一米陽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