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場是保證市民菜籃子供應的主要場所,但不少卻存在內部污水橫流、怪味難聞,周邊騎路經營、堵塞交通等情況。近日,《合肥市城區菜市場建設改造工作方案》正式印發,合肥市將實施“三年行動”計劃,改造提升現有菜市場、新建配套菜市場、逐漸淘汰大棚式菜市場,全面建成標準化菜市場。
 
  計劃今年城區要新建8個菜市場
 
  2017年,合肥市將選擇50個城區標準化菜市場開展“回頭看”,其中瑤海區11個、廬陽區12個、蜀山區12個、包河區10個、經開區3個、新站高新區2個,在硬件設施、經營環境等方面補缺補差。同時,還要在城區新建8個菜市場,其中,瑤海區1個、廬陽區2個、蜀山區2個、包河區2個、新站高新區1個。
 
  另外,各區、開發區將從現有菜市場中選擇條件成熟的,開展示范菜市場改造提升試點。2017年,瑤海區、廬陽區、蜀山區、包河區和高新區、經開區、新站高新區分別建設或改造1~2個示范菜市場。
 
  而從2018年開始,城區菜市場全面開展改造提升工作。到2019年底,城區新建菜市場27個,改造或建設示范菜市場45個。從今年開始到2019年底,各區、開發區結合老舊小區和城中村改造,逐漸淘汰現有大棚式菜市場,實現城區菜市場室內化。
 
  建筑新建菜市場配停車場和公廁
 
  從現在開始,建設菜市場也將有章可循。《合肥市示范菜市場建設規范》明確,現有菜市場升級改造為示范菜市場的,建筑面積應不小于800平方米,新建示范菜市場建筑面積應不小于1000平方米。菜市場的土建結構應采用鋼筋混凝土或新型材料結構,承重達到滿足50年一遇的風雪荷載要求。
 
  菜市場建筑的層高不小于4.5米,場內主通道寬度不小于3米,購物通道不小于2.5米,出入口不少于2個,主要出入口門的寬度不小于4米,并安裝應急燈。菜市場建筑和市場門面設計具有特色,經營門面字號、燈箱廣告設計美觀。攤位柜臺應按不同品類經營需要統一制作,統一設置號牌及相關證照的懸掛支架。
 
  去菜市場買菜,市民經常會遭遇“停車難”、“如廁難”,今后這樣的窘況也將有望緩解。按照規范,新建的菜市場應配有相應的停車場,配備專人負責車輛分類停放管理,車輛停放有序。菜市場還應設置公廁,公廁為獨立區域,一般按二類設施標準建設,建筑面積不低于20平方米。不可靠近熟食經營區域。
 
  場內要求所有商品明碼標價
 
  菜市場內部雜亂無章的話,一直備受市民詬病。根據規范,菜市場需要采取島狀式或條狀式設計柜臺,也可采取活動式柜臺,做到整齊劃一。市場內經營布局必須按商品種類劃行歸市,合理劃分鮮、活、生、熟、干、濕等功能交易區,其中熟食品與水產、垃圾房、公廁應與其它經營區域間隔15米以上;食品與非食品經營區分開設置。
 
  場內地面應采用防滑地磚、水磨石或其他材料進行硬化處理,符合吸水耐磨、耐腐蝕、易清掃、可沖洗等要求,地面無明溝,有地漏,并向通道兩邊傾斜,保證通道無積水。原則上,菜市場內不設置活禽銷售宰殺區,可設置光禽銷售區。菜場內要設有廣播,顧客休息專座,設有便民服務臺,提供咨詢、打包等服務。
 
  去商場、超市購物,市民只要看一下價簽,就能知道商品的價格。但去農貿市場買菜,要想知道價格如何,往往就得憑老板一口說了算。不過,今后這樣讓攤主張口要價的現象,將在合肥市城區的菜市場逐步消失。《規范》明確,菜市場內要設置明碼標價牌,所有商品必須明碼標價。
責任編輯: 一米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