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續紅色血脈、激發奮進力量——紅色文化進校園、進少數民族鄉、進非公黨組織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為全面學習貫徹二十大精神,進一步體現學史明理、學識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合肥市政協蔣曉娟委員依托委員工作室在凝聚力量、團結教育、統一聯合中的載體作用、主體作用,從新角度、新元素出發,特別邀請安徽省羅漢尖革命根據地紀念館館長朱留安深入合肥市西園新村小學北校安大校區、肥東縣牌坊回族滿族鄉、合肥經開區臨湖社區非公黨組織以口述的方式講述紅色文化。 4月3日上午,西園新村小學北校安大校區紅色宣講活動 4月3日下午,肥東縣牌坊回族滿族鄉紅色文化宣講活動 4月4日下午,臨湖社區非公黨組織紅色文化宣講活動 此次活動體現出五個“新特征"。一是突出的地域特征。千里大別山,英雄輩出騰壯舉。安徽大別山區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中國工農紅軍的發源地。二是突出的紅色特征。20年代初葉,建黨伊始,成立“共產主義學習小組”,廣泛傳播馬克思主義。三是突出的精神特征。“大別山精神”是顧全大局,勇挑重擔的精神,戰勝一切困難的精神。四是突出的現實特征。紅軍精神、大別山精神對于現代少年、現代企業具有特殊的現實意義。五是突出的口述特征。口述史作為一種重要的史學方法,重要的教育手段,表達了特殊人物的對歷史不同角度的理解、敘述和記錄。 責任編輯: 一米陽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