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肥西縣官亭林海景區內,300畝天鵝絨紫花開正艷,整個景區郁郁蔥蔥,猶如進入天然氧吧。眾多游客登上景觀亭遠眺,看層林盡染,美景如畫。

10月15日-24日,2021年第十九屆中國·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會(簡稱“苗交會”)將在肥西縣的中國·中部花木城舉辦。19年來,依托每年一屆“苗交會”的金字招牌,肥西縣大力發展苗木花卉產業,讓“綠色肥西”、“生態肥西”成為靚麗名片,并以此帶動了生態旅游等相關產業蓬勃發展。
 

 

在肥西,隨處可見綠色盎然,聞花香四溢。
 
苗木興綠,綠色成肥西發展底色

從零星到規模,從粗放型到苗木精品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之路,并最終形成萬戶種植、千畝連片、百企專營的規模化生產格局。19年來,“苗交會”見證了肥西苗木花卉產業的快速發展。

作為苗木花卉產業發展的踐行者,肥西上派鎮種植戶夏友松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村民們開始零星種植香樟、桂花等苗木,主要是自產自銷。2003年以后,隨著“苗交會”品牌效應凸顯,上派鎮“三崗”牌苗木名聲在外,苗木種植戶越來越多,苗木品種逐年改良,精品苗卉大行其道,家家花木成林、村村綠樹成蔭。近年來,夏友松進行了新的轉型,除了種植和經營傳統苗木,還經營羅漢松、紅花繼木等造型樁景樹。

記者從被譽為肥西苗木發源地的上派鎮三崗村了解到,隨著苗木產業的快速發展,該村林木覆蓋率超過80%。三崗苗木的發展也帶起了紫蓬鎮、花崗鎮、嚴店鄉等周邊鄉鎮的苗木花卉產業,苗木花卉種植范圍以三崗為中心已擴大至20多萬畝,并輻射到了整個肥西縣。
 

綠色產業已成為肥西發展靚麗名片。圖為肥西上派鎮三崗村苗木種植基地
 
根據肥西縣林業和園林建設服務中心的統計,肥西縣目前苗木花卉的種植面積已達到33萬畝,栽種面積占全省種植面積的1/10。“綠色”已成為肥西縣產業發展的底色。

順勢而為,綠色產業已蔚然成風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了進一步發展苗木花卉綠色產業,近年來,肥西縣以美麗鄉村建設、農村土地整治和土地流轉為契機,進一步整合產業用地資源,拓展建設空間,為苗木花卉產業走上規模化發展之路提供了保障。

記者從肥西縣官亭鎮了解到,2010年以前,地處江淮分水嶺脊背的官亭鎮森林覆蓋率較低,農作物收成也很低。隨后,官亭鎮以土地流轉為契機,吸引了近20家全國知名品牌農業企業前往投資,累計引進社會資本近百億元,推動了精品苗木花卉產業快速發展,不僅優化了農業產業結構,還保護了環境,提升了生態,走出了一條嶺上治理的新路。

官亭林海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一步步發展起來的。如今,官亭林海精品苗木產業發展到6萬多畝,其中核心集中區2.4萬畝,是合肥市郊最大的觀賞花園和綠色森林,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和國家級生態公園(試點)。
 

登上官亭林海的景觀亭遠眺,看層林盡染,苗木蔥翠
 
同樣,隨著苗木花卉產業的興盛,紫蓬鎮全鎮80%的農戶、90%的土地都進行了苗木花卉種植與生產,并走上精品化發展道路,近年來逐步形成“肥西苗木看三崗,精品苗木看紫蓬”的格局,目前羅壩、白衣兩個萬畝苗木花卉生產村,為中國中部苗木花卉生產基地的核心種植區域。

同時,在肥西縣相關部門的指導下,肥西縣花木協會、各類苗木花卉合作社、苗木花卉經紀人協會等組織,積極溝通苗木花卉技術服務,拓寬營銷渠道,不斷推動苗木花卉綠色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生態旅游,撬動肥西“美麗經濟”

隨著苗木花卉綠色產業的發展,肥西縣生態環境發生了巨變。綠樹環繞,花卉成景,肥西到處一片生態美景。隨著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不斷建設,肥西縣呈現出舒適、美觀、宜居的人居環境。
 
生態環境的優化,讓生態文化旅游產業成為肥西新的經濟增長點。上派鎮三崗村正在有力有序推進三崗慢生活區建設,讓慢生活成為撬動“美麗經濟”的支點。如今,隨著苗木經濟的發展,官亭鎮、紫篷鎮以及祥源花世界等地的生態旅游已成為朝氣蓬勃的發展態勢。

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依托苗木花卉種植發展起來的官亭林海、祥源花世界、中國中部花木城等生態旅游景區,不僅吸引了合肥本地市民,還吸引了大批外地游客。生態游、鄉村游成為絕對主角。
 
記者手記
“一枝一葉”總關情

從一株小小的樹苗成長為如今蒼天大樹般的綠色產業,記者在采訪中深深感受到肥西人對苗木的那份深情。

苗交會19年的發展歷程,見證了肥西苗木花卉綠色產業的壯大,也見證了種植戶們的一步步“成長”。成千上萬的苗木花卉種植戶,有的從翩翩少年到歷經風雨的中年,有的接過父輩的接力棒,都呵護著苗木從萌發到成林。他們抱團發展,相互學習,不斷革新,緊跟市場,把苗木花卉產業做大做精,打響“肥西花木之鄉”的品牌。變的是光陰流轉,不變的是對苗木花卉產業的那份執著與守護。

曾經,因為土地缺水易旱,苗木給了肥西農民新的希望。因為持續的深情,苗木也回饋了他們美好的生活。
責任編輯: 大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