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時間推移回半年前,誰能想到恒大的"汽車夢"居然真的一步步變為了現實,尤其是FF的插曲可謂不小的挫折。
 

  但恒大很快重新出發,以收購瑞典NEVS為起點,半年內擁有了覆蓋整車制造、電池、電機電控等的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如今,國能93車型的量產,更讓這個夢變得清晰可見。

  

 

  恒大為何堅持"汽車夢"?
 

  是什么讓恒大對"汽車夢"堅持不懈?
 

  據了解,這首先是企業發展的需要。多元化是世界大企業發展的趨勢。經過長時間的無數調研,恒大先后多元拓展了旅游、健康這種萬億級的大產業。而隨著企業規模的進一步擴大,進一步多元化、再上一個大產業成為了恒大長遠發展的必然選擇,這個新產業必須與恒大的龐大規模相匹配,而新能源汽車作為一個有著數十萬億市場容量的朝陽產業,正是恒大要多元拓展的理想方向。
 

  此外,恒大作為一個現代化大企業,一直強調要帶著強烈責任感去發展,去思考如何為社會做貢獻、為人類幸福生活做貢獻。而發展新能源汽車利于環保,正是造福于人類、造福于社會的產業。
 

  因此,不論是企業發展的角度、還是對社會貢獻的角度,新能源汽車都是恒大的不二之選。

  

 

  構建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
 

  每一個夢想要走向現實都不輕易,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從零起步尤為艱難。而恒大則是充分利用了其最突出的優勢——強大的資本實力,迅速完成換道超車前的部署。
 

  今年1月,恒大收購NEVS,該公司完全繼承瑞典薩博汽車的75年歷史和技術積淀,多項核心技術、尤其是整車制造技術和能力世界領先。
 

  及后,恒大還與瑞典科尼賽克成立合資公司,入主日本卡耐、荷蘭e-Traction和英國Protean等,進一步加強了其整車研發制造技術和能力,以及建立起了電池、電機、電控領域的技術優勢。而這些技術的統籌與疊加,又構成了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完整產業鏈,也成為了恒大造車最大的優勢之一。
 

  整車制造是夢想根基
 

  恒大的"買買買"并非廣撒網或無的放矢,除了是要構建行業少有的全產業鏈,"買買買"的先后順序也可以明顯感受得到恒大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上的清晰思路,其"汽車夢"絕非癡人言。
 

  比如,收購NEVS作為恒大"買買買"的第一站,正是瞄準了其過人的整車制造技術和能力,沒有整車制造能力的車企猶如沒有根基,不僅在造車過程中處處受制于人,在產品的品控上更是困難重重。這顯然與許家印多次強調的"核心技術必須世界領先、產品品質必須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定位不匹配。
 

  如今隨著國能93車型的量產,也預示著恒大無比看重的整車制造能力已成熟。一般而言,新車型的研發周期需要3-5年,而這款這款定位經典型、紀念型、普通型、實用型、經濟型的車型,能夠在恒大入主不到半年時間就量產,其實是因為該車型在恒大入主前就由NEVS獨立完成了研發。

  

 

  雖然NEVS的獨立研發意味著恒大目前擁有很多世界最先進技術未能應用在國能93上,但也恰恰說明了其薩博整車制造能力的成熟:這款基于薩博鳳凰E平臺及薩博技術打造的純電動車型,在駕控體驗、安全性能等多個方面均表現出色。簡約實用的北歐設計特色,以及"馴鹿角"式傳力結構設計等細節,則體現出對薩博經典車型的致敬。
 

  明年推出100%"恒大造"新車型
 

  當然,作為造車界的"后起之秀",恒大推出這款面向普通消費者的經濟車型"國能93"不會只為致敬經典或證明自身已擁有成熟的整車制造能力,國能93的"任務"更多的在于為下一步推出的新車型積累寶貴的市場經驗。
 

  據了解,恒大新車型已研發多時,預計明年將面世,按照恒大國能93量產的準時準點,這一時間表幾乎不用懷疑。恒大從"整車制造"到"三電三控"全環節的黑科技都在新車上應用,是一款100%"恒大造"的新車。未來恒大還將推出覆蓋入門級、中端、中高端、高端、超高端等全系列產品的新車型,位于天津、瑞典特羅爾海坦以及正在投資建設的上海、廣州、沈陽等生產基地,已經為這一龐大計劃做足了準備。
 

  夢想總是容易被好事者嘲笑,如果時間再往前推移到8年前恒大提出"五年奪亞冠"時,誰又能想到呢。

責任編輯: a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