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意味著收獲沉甸甸的果實,滿滿的祝福;秋意濃濃,過去的艱辛都化為了實實在在的結果,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還有幾天就是秋分了,在這個收獲的節日里,我們懷著喜悅的心情迎接首個中國豐收節。


  {注:中國農民豐收節,于2018年設立(國函〔2018〕80號),節日時間為每年農歷秋分。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將極大調動起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


  說起中國豐收節,就不能不提到這位老人——顧永承。

 

圖片1.png


  
  顧永承老人與豐收節的淵源要從1962年的夏天說起,當時19歲的顧永承開始在華陽河農場學習養蜂。他不僅虛心向師傅請教,還買來了《養蜂學》等書籍鉆研,每看一章,就結合自己的養蜂問答拿給師傅時,師傅感慨地說:“想不到你下這么大功夫,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功。”

 

圖片2.png


  
  無論在人生還是在養蜂的路上都不是一番風順的。養蜂時被蜜蜂蟄是家常便飯,從開始五官經常被蟄到動不了,也無計可施,只有等到紅腫慢慢消下去,到后來的時間長了皮膚的復原能力越來越強,可以和小蜜蜂正常相處。顧永承所經歷的遠遠不止是皮肉上的考驗。

 

圖片3.png


  
  對于養蜂人來說,隨著花期到花開的地方駐扎,等待著小蜜蜂的釀蜜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這一路的奔波和孤獨才是釀造出好蜜的前奏,也只有養過蜜蜂的人才體會這其中的苦澀與堅韌。


  在當時很多地方,“養蜂采用的還是老式的籠式飼養,每戶養幾籠,一年采一次蜜,產量很低。”1980年期,顧永承被省畜牧部門委派到皖南山區和皖西大別山區推廣“中蜂活框飼養”技術,到1988年止,全省活框飼樣中蜂達2萬多群,大大提高了蜂蜜的產量,生產效益提高三倍多。


  養蜂路途中的摸索是日復一日的,周而復始的,多年的堅持學習養蜂知識的顧老,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用這些可愛的蜜蜂,和一箱箱蜂蜜成功的為顧氏養蜂業拼出了一個未來。


  1988年底,顧永承推廣的“活框養蜂技術”,獲得農業部“豐收獎”。

 

圖片4.png

 

圖片5.png


  30年的跨越,顧老先生先后和家人創辦了合肥志誠蜂業將養蜂這樣事業繼續規模化經營,成立了養蜂合作社。

 

圖片6.png


  
  2017年公司推出中國佐酒新品類——醒酒蜜,讓喝完酒的人喝完舒服點。結合時代的消費需求,創新傳統行業,開創“老字號新時代”。


  如今,年過七旬的顧永承已經“退居二線”,自己當起了公司的技術顧問。“‘志誠’有兩層含義,一是表達‘有志者事竟成’的決心,二是告誡后輩,要‘誠實做人、誠信經營’。”


  這是公司初創時顧永承立下的規矩,他如是說,也如是做。

 

責任編輯: 程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