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達茵萊湖時,我一臺灣籍的緬甸朋友發微信來,建議我們最好去看看撣邦高原上的趕集,他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熱鬧得很,去感受感受吧”。

 

  到旅館前臺問了問,得知第二天的趕集在一個叫Daungni的村子,距離茵萊湖不算太遠,大約40分鐘左右的車程,大家商量了一下,一致同意前往,便又讓前臺聯系了包車。走,趕集去嘍~~~

 

  在撣邦高原上,散布著許許多多的村落,對于這些居住在大山里的村民們來說,趕集是一件非常重要與愉快的事,因為物品只有送到了集市上才會有充分的交換空間,而且在趕集的日子里,他們還可以完成許多平日里無法完成的事。

 

  于是,每一個村落都會根據自己的需求,同時參考周邊村寨的人數,彼此之間的交通等因素,制定出不同的趕集日期,這樣的做法可以兼顧到村寨之間的關系和利益。

 

  趕集通常是三五天就有一趟,所以經常都能遇上。

 

  要趕集就得早起,聽朋友說趕集通常從清晨6、7點就開始了。但我們這伙個個都是瞌睡蟲,一直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然后悠哉悠哉地享用早餐,出發時,已是上午11點鐘。好在,聽說趕集會持續到下午2點。

 

  Remember Inn頂樓天臺享用豐盛的早餐,這兒的早餐都是即點即做,味道可口,分量也很足。

 

  貓是緬甸人最愛的寵物 在古時候,緬甸皇室及寺廟就有飼養“緬甸貓”的傳統“緬甸貓”是一種名貴的物種.

 

  這種貓身形瘦弱,通體呈現咖啡色,唯獨耳尖、鼻子嘴巴及四個腳掌略帶些黑色 可惜,如今緬甸貓已瀕臨絕種,在緬甸也是很難見著的了。

 

  在撣邦高原上,趕集是件頂熱鬧的事情,到了趕集那天,人們都不約而同地從各個村寨來到市集。

 

  有挑擔的、有牽頭豬抱只鵝的、有背著筐的、還有一車車坐著拖拉機來的,商販叫賣聲不絕于耳,人流也在其中不停地穿梭過往,好一派鼎沸的景象,可惜我們來的還是晚了,若是早些時,定是更加的熱鬧非凡。

 

  一茬一茬的趕集人

 

  趕集,是一種傳統,是一種習俗,但更是人們為了自己的生活而趕集。只要生活繼續著,這集就生生不息著。

 

  吃苦耐勞的緬甸女人,她們的社會地位比男人低,但她們在生活中付出的汗水卻遠比男人多。

 

  市集上賣的東西都是各村的土特產品 不外乎雞鴨鵝、豬兒牛兒、雞蛋、糧食及各類蔬菜瓜果等。(六安新聞網)

責任編輯: dingy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