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0年,全省每一千個常住人口注冊護士數有望增加到4.7人,這樣可以更好地解決醫護比例低“短板”,提升醫療服務水平。近日,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護理學分委會在合肥成立,記者了解,到2017年全國非公立醫院預計將增加2000家,通過規范發展民營醫院,可以有效應對護士少的局面。

 

  “本次護理學分委會選擇在合肥成立,就是看中這里智慧醫療、藥物經濟、健康產業等方面的潛力,可以為推動非公立醫療機構去探索創新。”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負責人指出,近幾年來,合肥非公立醫療機構發展迅速。作為省會城市,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別是在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養老、醫改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成效非常明顯,這些都為響應國家政策,打造健康合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安徽省健康產業發展基金會的相關專家表示,健康、幸福和長壽成為人們追求的目標,然而國內的醫護比例較低,和發達國家差距較大,護理人才的缺乏已經成為一大短板。為了解決看病難、護理難的問題,前不久,《健康安徽2030規劃綱要(征求意見稿)》出臺,將鼓勵社會力量辦醫,引導非公立醫療機構向老年護理、康復等薄弱領域發展,滿足多元化服務需求。個體診所設置不受規劃限制,鼓勵向專科專病診所發展。加大政府購買服務的力度,支持高水平、規模化非公立醫療機構發展,鼓勵發展專業性醫院管理集團。

 

  根據規劃,到2020年全省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歲左右,主要健康指標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到2030年,15分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圈基本形成,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3.0人,注冊護士數達到4.7人。

責任編輯: 一米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