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血能測癌?安徽專家表示新技術被誤讀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摘要: 近日,《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測癌癥已被批準臨床使用》的文章引無數人關注,并表示“希望醫院用于體檢”。昨日,記者從我省多家醫院得知,文章中所提到的可用
近日,《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測癌癥已被批準臨床使用》的文章引無數人關注,并表示“希望醫院用于體檢”。昨日,記者從我省多家醫院得知,文章中所提到的可用于檢測癌癥的熱休克蛋白90α(Hsp90α)在我省并沒有用于臨床,“這是一種夸張傳播與誤讀”,安醫二附院醫學檢驗科主任,博士生導師管世鶴表示。
新技術可靠譜?
Hsp的“膽太小”中暑或受到驚嚇就升高
在文章中,提到“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羅永章團隊自主研發出了一種專門檢測熱休克蛋白90α的試劑盒。患者只需取一滴血,即可用于癌癥病情監測和治療效果評價。”和標題不同,文章并未明確表示:一滴血就能測出癌癥。但在轉載中,讀者都理解為,科技發展迅速,一滴血就可測出是否患癌了。“說法過于夸張,沒有結論性依據。”管世鶴介紹,HSP是廣泛存在人體細胞內的一種蛋白質,最早發現于果蠅唾液腺的熱應激反應中,也稱應激蛋白。“在機體發生熱應激反應時,它就大量合成。”在外部物理或化學環境發生變化時,如高溫、發熱、創傷、感染時,出于本能,它的指數都會上升,“中暑,受到驚嚇,或者電焊工在操作電焊,體內Hsp都會升高。”管世鶴說,在患腫瘤時,出于應激保護,它指數確實會上升,是腫瘤指標之一,但腫瘤指標有很多,HSP沒有針對性和特異性,只是腫瘤相關蛋白,而非腫瘤特定蛋白,所以從目前的實踐及研究來說,它并沒有優勢。
Hsp指標真的神?
Hsp是“萬金油”在腫瘤指標物中太普通
通過檢測血液腫瘤標志物,確實可以對人體的癌變提供判斷,可監測腫瘤的進展和預后,“抽血化驗是最簡單的方法,這也是為什么‘一滴血可以測癌癥’傳播這么廣的原因,但抽血化驗只是判斷方法之一,不是絕對方法。”“腫瘤標志物”是由惡性腫瘤細胞異常產生的物質,或是腫瘤刺激人體產生的物質。在平時的體檢中,腫瘤的抽血化驗指標有很多項,“患上腫瘤,機體肯定會有變化,很多指標也會發生變化。而經過全球的認定,有些指標有特異性,能針對某個器官,其中對于男性來說有11-12項,女性有12-13項,”如肝癌的腫瘤指標是AFP,乳腺癌的指標是CA153......“而HSP只是眾多指標中的一個,如同‘萬金油’,沒有特異性,不能指向某一器官。”不過,管世鶴也表示,即使是有特異性的指標,當它發生一點變化時,也不能說明有癌變。“肝癌的特異性指標是AFP,它的正常值是14個單位,如果一次檢測發現升到16-17,都不能說明患癌,除非高出數倍。”而CA153的正常值是25個單位,即使升到30也不一定患癌,甚至高出一倍,也不能確診,“一些良性腫瘤或炎癥反應,也會引起指數變化的。”
測腫瘤誰最牛?
確診“金標準”還是提取組織分析細胞
“腫瘤的早期診斷,需要綜合多方面的因素與檢測方法,最終必須要通過病理來確診!”管世鶴說,腫瘤的判斷需要依靠檢驗學、影像學、病理學三大手段,而病理學則是最權威、公正、客觀。
提醒
Hsp試劑盒我省未用于臨床
“沒有哪個腫瘤是能一滴血就可以檢測的。”管世鶴介紹,在體檢中,十幾項指標的監測至少需要3-4毫升。“這種夸張傳播會對患者造成誤導。”據介紹,患上腫瘤時Hsp90α指數會變化并非新聞,“20年前,我在上學時就知道,很多同學都曾作為論文題材。”如今,檢驗科的大多數醫生都會做Hsp90α實驗。對于大家呼吁的將Hsp90α試劑盒用于體檢,管世鶴表示,在我省省級醫院均未將其用于臨床。“它通過了食藥監部門批準使用,只表示可以上市流通,市民可在藥房購買回家自行檢測。”據其介紹,一個藥品或醫療技術能否臨床使用,需要衛生部門將其列入臨床清單,經過物價部門核準,并由醫院評估通過后才能用于臨床。目前,Hsp90α試劑盒并未進入醫療系統。
當患者向醫生反映肝部疼痛時,醫生首先詢問是否有家族病史,是否有不良生活習慣,并通過B超判斷是否為疑似病例,再抽血化驗看AFP指數是否升高,如果指數大幅升高,則進一步進行磁共振檢查,最終病理確診,“診斷初期,檢驗學與影像學交叉進行,最后通過病理來確診。”所謂病理學診斷,也就是提取組織,進行切片,查看分析細胞是否癌變。“病理學檢測,是全球公認的腫瘤診斷金標準,其他任何指標,都只是輔助手段之一。”
責任編輯: 一米陽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