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造世界·創造美好”為主題的2023世界制造業大會即將登場。

作為以安徽為主場的高規格盛會,每年主題都不相同,既體現出制造業本身日新月異的演進之勢,更彰顯出對制造業趨勢與規律的認識持續深化,顯示出安徽正與制造業前沿趨勢為伍,日益向全球制造業前列躍遷。

制造業強,則區域經濟強。這個“則”,是基于數據支撐的因果推導。2022年,安徽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上一年的26.2%提升至26.5%。這0.3個百分點的提升,穩的是安徽經濟增長底盤、強的是安徽經濟的筋骨。有的沿海省份因為制造業占GDP比重趨勢性下滑,發展步子顯著放緩。而制造業占比提升快就會催生更強的增長動能,池州2022年的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34%提高到34.8%,提升速率快于全省,由此,其經濟增長連續六個季度位居全省前兩位。

深入到現代制造業運行大系統的內部看看,更能理解制造業為什么是經濟動能的內核。

“智造世界”很好揭示了其中的機理,制造業和數字經濟深入融合催生“智造”新生態,極大地擴展制造業動能的邊界,模糊了所謂的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中低端產業和高端產業之間的界限。因為數字化、智能化越來越成為制造業的基本存在范式,那些曾被認為是中低端產業的制造業廣泛門類正在成為牽動高端產業進步、實現制造業整體變革升級的關鍵動力。

安徽有一家竹制品企業接到歐美市場出口竹吸管的訂單需求,但難的是,全世界都沒有能在竹片上打孔的設備。現在,通過與國內相關非標準智能設備研發制造企業的深度合作,已經研制成功并批量化運用這樣的智能裝備,由此掌握了全球竹吸管市場的話語權。

這兩年總是被掛在嘴上的“數字賦能”,其實質是包括傳統產業在內的各門類制造業為新興產業提供應用場景的需求空間,這種賦能不是所謂高端產業帶著低端產業玩,相反,產業智能化數字化的“賦需”和牽引,正在成為制造業升級的“主聲部”。



熱力學上有個概念叫“熵”,一個系統內部越混亂越缺乏有序關聯,越擰不成一股繩,熵值就越高。而現代制造業通過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正在讓制造業原本更趨離散化的子系統越來越耦合形成一個高效的低熵系統,持續對外擴展著現代制造業體系的邊界。這一點,每個人其實都有直觀感受,你只要想到什么,上網肯定能買到,這就是制造能力邊界擴展的結果。制造業制造的“無限可能”,就是驅動經濟發展的源源動能。

制造業越來越呈現“智造”形態,是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體系化融合帶來的制造服務化、服務制造化的產業新生態。

華為新手機實現的新突破,就是這樣一種體系化突破和產業生態的升級。被“卡脖子”的不僅是制造,還有設計。如果說,芯片制造像出版小說,那么芯片設計就是寫小說。由此可見,工業軟件、設計等制造業的服務能力就是制造業體系能力的核心,沒有這種能力的突破,制造能力就成了無源之水。所以,看制造業對經濟的貢獻,更應當看到的是制造業生態系統的進步和完善,而不僅僅是分散化、碎片化的統計指標。

現代制造業之所以能不斷迭代升級,本質上是在一輪輪產業變革中把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融入制造業大系統。在這一進程中,始終面向未來和創新前沿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持續重塑制造業形態、拓展制造業邊界。所以,現代制造業風起云涌的產業變革之勢,就是新質生產力不斷落地變現的過程。從這一角度來看,“智造世界”的過程就是不斷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過程。



現代制造業的體系化能力越來越強。但系統論的邏輯也揭示了,系統邊界的擴張相應會帶來系統脆弱性的增加。“蝴蝶效應”“黑天鵝事件”等外部風險因素的擾動會更頻繁、更難預料。

訂單是制造業的“衣食父母”。越強的制造能力,越需要飽滿的訂單來消化。需求不足大勢下,千方百計為制造業開放各類應用場景、創造新應用場景,拓展訂單源頭,排除萬難幫助制造業企業開拓深耕國內國外兩個市場,不僅是提振制造業景氣度的應急之策,更是固本培元的戰略路徑。

金融是制造業血脈。越龐大的制造業體系越需要與之相匹配的金融資源來活血通絡。

制造業企業無論大小、實力強弱,上下游企業之間的資金占用、進貨款項和銷售款項之間的期限錯配是運營常態,資金鏈維持著制造業的生態鏈。所以,制造業融資規模擴張應適度先行于制造業產業規模擴張,維持制造業大系統合理充裕的流動性水位,才能讓各類制造業經營主體百舸爭流、搏擊風浪。

制造業體系越向深度、廣度、精度拓展,越需要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對企業有求必應、無事不擾,各項扶持政策措施免申即享,涉企審批等前置性辦事環節的全程代辦等,應該成為制造業營商環境的“標配”。

經濟恢復是波浪式發展的曲折式前進的過程。制造業面臨的市場環境充滿不確定性,更需要不斷夯實發展環境的確定性來加以對沖,穩定信心和預期。世界制造業大會的連續舉辦,展現的正是這樣的意愿和恒心。
責任編輯: 束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