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2019年中國(合肥)互聯網大會暨“互聯網+”院士合肥行活動即將在合肥隆重舉行。本次大會,15名院士組成的高水平團隊聚焦國際創新動態,著力解決“互聯網+”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分析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展望“互聯網+”產業未來發展之路。

   大會由合肥市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主辦;合肥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承辦,中國科學院安徽光機所、中國工程院科技前沿交叉戰略研究中心、安徽大學物質科學與信息研究院、合肥高新云制造研究院協辦。


   近年來,“互聯網+”在國民經濟傳統經濟形態當中扮演了產業升級、質量和效益提升的重要角色,有力推動了產業數字化,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

   為了進一步解構“互聯網+”在國民經濟中的重大推動作用,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北京計算機應用和仿真技術研究所所長,原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科技委常務副主任、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學院院長、現航天科工集團科技委顧問、李伯虎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農業部農業信息技術綜合性重點實驗室主任趙春江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國家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劉經南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機所所長、現安徽大學物質科學與信息技術研究院院長劉文清院士。分別作了題為……的主旨報告。
 

   在這些報告中,院士專家指出,當前新一代的科技和產業革命發展很快,以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正在加速向各個領域滲透,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所以數字經濟正在開啟一次重大的時代轉型,帶動全人類社會生產力、生產方式的變革,生產管理再造,經濟結構的重組,進而引發生活方式的巨變。李伯虎院士提出,政府和企業要充分利用現在的“互聯網+”新技術,探索如何與各個行業更好結合,不斷產生新的應用場景。


   大會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領銜的專家學者分為4個調研組,主要圍繞互聯網+電子信息、互聯網+智能制造、互聯網+智慧能源、互聯網+智慧環保,對合肥相關企業開展了實地調研,重點調研數字驅動力自動化智能化技術、材料熔煉+鑄造成型+精密加工完整產業鏈打造能力、研發經驗豐富自主創新能力較強的專業研發團隊建設能力、以物聯網為核心的智能技術運用能力等高新企業的核心能力情況。調研中,針對企業提出的在電子信息、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智慧環保等新興領域如何構筑行業架構和通用標準的問題,院士專家們建議:“作為行業龍頭企業,可以主動制定標準和規范,帶動行業數據的互聯互通”。

   “院士專家合肥行”是合肥市與中國工程院深化合作的寶貴機遇。課題組專家評價認為,合肥在“互聯網+”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當中頗有作為:近五年來,合肥“互聯網+”探索取得了階段性成績,移動支付、網絡安全、移動新媒體、工業互聯網等優勢領域保持快速增長,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蓬勃興起。相信合肥的“互聯網+”經濟帶動作用將在長三角地區,作為智庫以及科技企業集中區展示它蓬勃的生機。

責任編輯: Phill-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