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公安機關“凈網2019”專項行動案例
 
跨越千里,擒獲“附近的人”
—滁州市公安局偵破全省首例打擊微信站號案
 
近年來,微信等即時聊天工具為我們的工作、生活帶來極大便利,但也有人動起了“歪腦筋”,他們通過“附近的人”發布招嫖、售假等違法信息,大量攫取不法利益。
 
在“凈網2019”專項行動中,滁州公安機關認真梳理、縝密偵查,成功抓獲兩名為網絡招嫖提供技術服務的犯罪嫌疑人。目前,兩人因犯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該案為我省首例打擊微信站號這一上游黑產案件。
 
塑清風,嚴厲打擊涉黃違法犯罪
 
2018年9月,滁州公安機關工作中發現,市內多家賓館周邊經常出現帶有露骨頭像和曖昧昵稱的微信“附近的人”,很有可能在進行網絡招嫖。

經對相關微信賬號梳理研判,民警成功掌握一個以費某為首,組織多名女性從事賣淫活動的犯罪團伙。2018年12月底,公安機關組織收網行動,成功抓獲涉嫌賣淫嫖娼的違法犯罪嫌疑人20余名。

打站號,跨越千里擒獲“附近的人”
 
費某歸案后,對組織賣淫的違法犯罪行為供認不諱。據其交代,這些“附近的人”并非其本人發布,整個犯罪鏈條還存在一個重要角色:站號人,這也是費某能夠在滁州多個地點同時實施網絡招嫖的關鍵一環。
 
所謂站號,就是通過網絡技術,將微信所在位置定位到任何需要的地點,配以誘惑性的昵稱和頭像,吸引附近的人,從而實現引流的目的。本案中,站號人根據費某的要求,利用網絡技術突破空間地域的限制,在滁州多地同時登錄多個帶有曖昧昵稱的微信號,并在朋友圈中發布穿著暴露的女性圖片,為費某組織賣淫招攬客源。

費某供述,網名為“XXOO”和“神秘”的兩人,為他提供了多次站號服務,費用近2萬元。提供站號服務的犯罪分子一般具有較強的網絡技術水平,其犯罪手段更加虛擬化、隱蔽化,偵查難度大。網安民警通過深度研判,終于揭開了兩名幕后站號人的真實面目,他們分別是遠在湖北鄂州的丁某某和劉某。

2019年1月4日,辦案民警跨越千里,遠赴湖北鄂州,將早已“認識”的兩名“附近的人”抓獲歸案。
 
揭面紗,陌生人不要輕易聊
 
丁、劉二人到案后,對明知費某從事組織賣淫活動,仍在千里之外為其提供站號服務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那么,看起來很簡單的站號,是怎么將費某和嫖客聯系到一起的呢?不就是簡單的打開“附近的人”嗎,費某為什么不自己站號卻要花錢找別人呢?

經審訊查證,由于騰訊公司經常封停違規賬號,站號服務需要注冊大量微信號,個人實施成本較大,且虛擬定位需要一定的網絡技術,故而衍生了站號這個行業。費某本身不具有相應的能力,才不得已找他人代站。

丁某某、劉某事先將費某的微信二維碼發布到朋友圈,配以身材暴露的美女照片作為誘餌,并通過網絡技術手段,將實時位置定位到費某指定的地點。有好奇或獵艷之心的人搜索“附近的人”時,很容易被諸如“妹妹一個人”等露骨微信昵稱所吸引,并下意識查看此類微信朋友圈的信息,但朋友圈中早已準備好的二維碼背后并不是什么美女,而是費某這樣一個“油膩男”。如此一來,費某便完成網上介紹、聯系,網下組織、安排賣淫嫖娼違法犯罪活動的全過程。

2019年7月,滁州市南譙區法院一審宣判,實施微信站號的丁某某、劉某犯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9個月和7個月。該案為安徽省首例打擊微信站號,并以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判處有期徒刑的具體案件,有力的推動了該法律條款的司法實踐。

警方提醒:

1、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網絡絕不是法外之地,公安機關始終嚴厲打擊網上賣淫嫖娼等違法犯罪活動,切不可心存僥幸,以身試法。
2、要警惕網絡“溫柔陷阱”,不法分子借“招嫖”等名義實施詐騙、“仙人跳”等犯罪,受害人往往因自身存在過錯而不敢報警,警方提醒,日常生活中要潔身自好,塑造良好品性修養,避免成為他人的“獵物”。
  

安徽公安機關“凈網2019”專項行動案例
 
追蹤蛛絲馬跡,斬斷網絡“黑手”
—蕪湖市公安局偵破“3.05”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案
 
近期,蕪湖警方快速處置一起網絡安全突發事件,并循線追查,偵破一起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案,抓獲犯罪嫌疑人胡某某,為本地企業的安全穩定發展保駕護航。

3月5日,蕪湖Y科技公司(化名)網絡突發重大故障,公司辦公網絡徹底癱瘓,隨之而來的是客戶服務系統和主營業務全面崩潰。Y公司是以互聯網租車和客戶服務為主的科技公司,有2萬余名注冊用戶。網絡癱瘓,系統崩潰,公司的一切工作頓時陷入混亂。公司技術人員經過一天的緊急排查,發現不是簡單的故障,而是被人惡意攻擊所致。是誰在惡意攻擊公司的網絡系統呢?第二天一大早,Y公司向蕪湖市公安局報案。

接報后,蕪湖網安部門立即會同屬地相關警種第一時間前往該公司,經過近兩個小時的現場勘查,民警發現了問題所在,幫助恢復了網絡服務器被篡改的數據,公司得以正常運營。與此同時,網安民警對服務器數據層層抽絲剝繭,對虛擬世界的一個個“腳印”進行“測量”,最終成功捕捉到“入侵者”在作案時留下的蛛絲馬跡。隨后,在省公安廳網安總隊的指導下,經過大量細致的數據分析和溯源追蹤,僅僅24小時就鎖定了嫌疑人為Y公司前員工胡某某。3月21日,民警在蕪湖某小區將胡某某抓獲,現場扣押涉案電腦一臺、手機一部。在鐵一般的證據面前,胡某某放棄了抵抗,徹底交代了全部作案過程。

胡某某為什么要篡改Y公司網絡服務器數據,讓公司網絡全面崩潰呢?
 
原來,該胡本是Y公司的網絡技術員,因領導對其不滿意,3月5日辭退了他。胡某某認為這是公司有意為難他,越想越氣,于是決定報復公司。他利用工作中掌握的密碼和權限,通過家中電腦登錄了公司的服務器,篡改其中關鍵配置文件,并將公司內部辦公網絡的帶寬從千兆更改為100KB,這就猶如把原來的信息高速公路替換成羊腸小道,很快就造成了公司內部系統阻塞,進而導致客戶服務系統和租還車服務全面崩潰,退出系統時,他還特意清理了作案痕跡。自以為做得天衣無縫,但是再狡猾的狐貍也敵不過好獵手,他似乎忘記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的道理,更沒有想到警察這么快就將其抓獲。
 
警方提醒:虛擬的網絡世界和我們現實生活一樣,都存在安全問題。如果我們漠視網絡世界的安全和法則,就會遭受難以估量的損失和危害。民警在辦案中發現,Y公司的網絡安全管理意識非常淡薄,各項制度形同虛設。胡某某作為關鍵要害部位的員工,入職時沒有受過網絡安全教育,被辭退時甚至沒有進行交接就直接走人,如此管理怎能不出問題?針對Y公司未落實網絡安全管理制度和主體責任的問題,蕪湖市公安局依據《網絡安全法》對其處以行政警告處罰,希望像Y公司這樣的企業吸取教訓,亡羊補牢,健全完善網絡安全管理制度,強化技術防范措施,避免今后出現類似問題。
責任編輯: 星星點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