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高新院區發布信息,該院自2018年7月開展的心臟磁共振檢查至今,已經成功診斷淀粉樣心肌病、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多例,為心血管疑難疾病患者的診治帶來了希望。據悉,該檢查項目的開展填補了省內空白,為我省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全面的一站式心血管影像學檢查新手段。

 

  心臟磁共振檢查(Cardiacmagneticresonanceimaging,CMR)是目前臨床除心臟彩超、心臟核素掃描及冠脈CTA之外的另外一種心臟檢查最先進的新技術。具有大視野、無輻射、任意平面成像優點,集形態、功能、灌注及分子成像等優點。由于心臟由于跳動時的復雜運動、血液無規則的流動、呼吸運動、心腔壁較薄以及周圍脂肪較多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且掃描時間較長、后處理技術要求高,因此目前僅在國內僅限于少數大型醫院及心血管專科醫院開展。

 

  安醫大一附院放射科李小虎博士介紹,CMR能夠在心臟形態、功能、心肌活性、危險分層及冠狀動脈成像中發揮真正“一站式”檢查作用,對于心肌病、冠心病、先心病、心臟瓣膜病,心包疾病,心臟大血管疾病及心臟腫瘤等病變診斷鑒別診斷、危險分層、預后判斷和存活心肌成像,具有重要價值,較目前臨床最常用的的心臟彩超、冠脈CTA等心血管影像檢查技術而言,CMR是目前臨床唯一可以無創性評估壞死心肌,心肌纖維化及瘢痕成分的影像學檢查方法,該診斷技術有助于全面、準確地判斷疾病的發生發展階段,從而指導臨床進行更加有針對性的治療。

責任編輯: 肉餡的小包子